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目录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简介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的前身是英国经济学家帕尔格雷夫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后由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希格斯修订的第二版定名为《帕尔格雷夫政治经济学辞典》。《大辞典》由英国经济学家伊特韦尔、美国经济学家米尔盖特和纽曼任主编,于1983年开始编纂,全书共2000多个辞条,是“一部大型的、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型的经济学大辞典”。由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领衔的翻译编辑委员会,主持了《大辞典》中文版的翻译编辑工作,并于1996年分四卷出版。” [1]

  四卷辞典共收辞条2000多条,大部分是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出现,涉及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中要问题和最新发展,还收录了约700位近现代世界著名经济学 家的小传。这部大辞典堪称最权威的经济百科全书。自1981年以来,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几经修订,形成了现代版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和《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等系列辞书,称得上是100多年经久不衰的名著。

  参与撰写的学者中包括了以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Maurice Allais (1988), Kenneth J Arrow (1971), Gary S Becker (1992), James M Buchanan, Jr (1986), Ronald H Coase (1991), Gerard Debreu (1983), Milton Friedman (1976), John C Harsanyi (1994), James J Heckman (2000),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1975), Wassily Leontief (1973), Harry M Markowitz (1990), Robert C Merton (1997), Paul Samuelson (1970), Amartya Sen (1998), Herbert A Simon (1978), George J Stigler (1982), Joseph E Stiglitz (2001), Sir Richard Stone (1984), Jan Tinbergen (1969) and James Tobin (1981),Gunnar Myrdal(1974), Franco Modigliani(1985) and Oliver Williamson(2009)[1].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马克思经济学[2]

  在《大辞典》2000多个词条中,大约有214个词条涉及或提到马克思本人及其学说,这还不包括一些虽然涉及或提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未涉及马克思本人及其经济学的词条。这些词条的基本情况如下:

  在这214个词条中,属于人物学术传记的词条有82个。除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外,这些词条中的人物,有5人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各种社会主义者,如蒲鲁东、巴枯宁、拉萨尔等;7人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伯恩斯坦、考茨基、列宁等;15人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如斯威齐兰格等。在其他人物传记词条中,19个是由于涉及与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的问题而提到马克思及其经济学,如与所谓转形问题有关的人物庞巴维克、博特基威茨等;22个介绍了或提到了马克思对词条人物的评价,如配第李嘉图西尼尔等;6个指出词条人物评价或研究过马克思,如琼·罗宾逊、都留重人等;3个指出词条人物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即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阿林·扬;1个指出马克思受到词条人物思想的影响,即魁奈;2个一般性提到马克思。

  在132个非人物传记词条中,有33个被《大辞典》的“专题索引”归类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名下,如“剩余价值”、“庸俗经济学”等;另外还有“生产价格”、“劳动价值论”等8个词条的实际内容与马克思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在其他91个词条中,有16个涉及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马克思事实上比西方经济学者更早提出某一思想;30个涉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等)的关系;28个介绍了马克思的相关观点;12个涉及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或治学态度;4个引用了马克思的观点评价经济思想史中的人物或观点;1个一般性提到马克思。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辞典》的三位主编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其中有些词条是他们邀请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例如,“马克思”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条就是比利时著名马克思主义者曼德尔撰写的。另外,《大辞典》的编辑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并不要求作者“对某个问题作平衡的阐述”,反而鼓励作者“表现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包括个人的偏见”,编辑的任务则是“通过选择提对立观点的作者撰写同类问题的词条,使整部辞典得到某些平衡”。这就是说,(1)《大辞典》中某一词条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和评价不一定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者的观点;(2)即使是,也不一定能代表现代西方经济学者的一致观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1.0 1.1 余冰,王志林.西方学者论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贡献——以《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为例[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2. 郭广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马克思经济学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