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美元本位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元本位制(Dollar Standard System )

目錄

什麼是美元本位制

  美元本位制指的是當今世界上所通行的、以美元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儲備貨幣、結算貨幣和外匯交易手段的一種國際貨幣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各國中央銀行都通過外匯市場,以本幣兌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表明,截至2007年底,美元占世界外匯儲備比重為63.9%,歐元占26.5%,英鎊占4.7%,日元占2.9%。歐元和日元在比重上都無法與美元相抗衡,美元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美元本位制與金本位

  美元本位制同金本位制相比,有一個重要的差異,即資本流動全球化

  在金本位制下,國際經濟交往的主要手段是國際貿易,在市場有限或者市場被人為割裂、封鎖的條件下,各國之間貿易競爭的結果往往是“零和”的,這也是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隨著二戰後資本流動自由化特別是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在現今的美元本位制下,各國間競爭的結果往往是“正和”的,彼此的成本與收益高度關聯。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要共同承擔危機的成本與損失。這表明,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霸權更替的環境與條件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對美元霸權的持續在相當長時期內可能更加有利。

美元本位制的形成背景

  在1920年代早期,主要國家中只有美國繼續履行購買與出售黃金的義務,美元是唯一標明黃金價格的完全可兌換(黃金的)貨幣。因此,儘管美國不是國際聯盟的成員,但是國際聯盟仍然用美元作為各種統計指標的計算單位。

  另外。美國的商品出口占世界比重在1948年達到21.9%,幾乎高於世界第2大出口國英國的一倍。美國擁有的黃金儲備相當於資本主義國家黃金儲備總額的四分之三。1944年由44國創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中心內容是“雙掛鉤”。即,美元和黃金掛鉤,其他貨幣和美元掛鉤。

美元本位制下的美元危機

  一、1960年10月,黃金的美元價格上升引發了戰後第一次美元危機

  二、在1968年3月美國不得不實施了“黃金雙價制” 。

  三、尼克鬆政府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停止美元兌換黃金,12月美元第一次貶值。

  四、1973年初美元第二次貶值。由此,主要國家的匯率制度固定匯率制轉變為浮動匯率制

美元本位制下的國際分工[1]

  美元本位制的形成,無疑受益於美國的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可以視為當前國際分工格局的貨幣體現,而它也同時改變了國際分工格局的內容。

  一、美國是中心國

  在美元本位制下,世界形成了由中心國和外圍國組成的中心―外圍體系。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中心國。外圍國家主要是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及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組織通過向美國出口原材料和原油等初級產品來獲得美元。歐洲等國則向美國購買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產。東亞國家的美元大部分以購買債券的形式流回美國,部分石油輸出國的美元則在歐洲形成一個巨大的離岸美元市場。這一市場中的美元也以購買各類金融資產的方式迴流美國。

  為了避免大量美元在外國以現金形式存在,併在某些時候集中拋售的可能性,美國必須將自身的金融市場做大,提供兼具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投資機會,才能很好地吸引和吸納這些美元。為此,美國需要鼓勵金融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數量和品種更多的投資工具,更低的準入門檻,更為寬鬆的交易環境等。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該法案規定,只要銀行能夠操作充足的資本,就允許其擴大服務範圍和拓寬業務領域,美國的金融業從此實現了全面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使得美國的金融衍生產品不斷出新,金融市場不斷擴大,美國經濟的虛擬化程度大大提高。隨著美國金融業的飛速發展,美國的經濟結構中以金融服務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成分越來越突出,實體經濟的比例則漸趨下降。美國實體經濟創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已經從1950年的61.78%,下降到2007年的33.99%,且實體經濟中最具代表性的製造業也從1950年占其GDP的27%下降到2007年的11.7%;而其虛擬經濟創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則從1950年的11.37%上升到2007年的20.67%。美國戰後的三大支柱產業,汽車、鋼鐵和建築業早已不再具有往日輝煌,代之而起的支柱產業是金融服務業和房地產服務業。因此,在美元本位制下,新的國際分工格局形成了。作為中心國,美國將自己打造成全世界的金融中心,為全世界輸送美元儲備和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美元投資工具。當然,美國還保留了部分高附加值的製造業,併在這些製造業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二、當前國際分工格局的四大特點

  在美元本位制下,當前的國際分工格局具有整體性、差異性、不平等性和自強性的特點。

  整體性體現在外圍國家以美國為重要的出口對象,通過不斷增加對美國的出口來獲得更多的美元,即國際購買力。美國消費者通過購買這些外圍國家出口的廉價消費品,獲得了大量的補貼。這樣的分工結構既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更為外圍國家提供了增長的動力。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只是利益分享的比例不同而已。

  差異性體現在金融業與製造業在生產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首先,金融業是資金和智力密集的產業,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本投入。在這兩方面生產要素上,美國都具有明顯的優勢。製造業對這兩方面要素的要求則沒有那麼高。其次,金融的重要功能是風險管理,而對風險的甄別和管理需要高超的信息收集、處理和管理的能力,因此可以說金融業也是經營信息的產業。相對而言,製造業有原料的採購、生產以及市場銷售等環節,屬於“實體經濟”的範疇。再次,金融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一旦金融風險過大而出現金融危機,將對金融業和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破壞,這一特點也是製造業所不具有的。

  不平等性體現在美元本位制是一種明顯的霸權體制。美國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主導者和世界金融、經濟秩序、規則的制定者,現行貨幣體系對其缺乏相應的約束,導致美國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人開始認為他們可以突破傳統的國際收支平衡理論,創造出新的國際收支平衡理論,將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平衡與資本項目的平衡這兩個等式合二為一,即由資本和金融項目的順差來彌補經常項目下的逆差。這就使得美國人可以在大肆揮霍的同時,保證那些流出去的美元順利地流回美國的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為美國的政府和企業提供廉價的資金。但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自作聰明、一廂情願的安排。美元本位制下國際分工格局的不平等缺乏良好的平衡機制,是一種不穩定的制度安排。

  自強化性體現為由於中心國家和外圍國家之間具有極高的利益關聯度,而導致外圍國家掙脫該體系的難度非常大。外圍國家任何試圖擺脫該體系束縛的嘗試都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美元本位制得到維持的主要原因

  一、美元停兌黃金後,美元成為唯一的最終國際結算手段

  二、1990年代美國“新經濟”:高增長、低通脹充分就業、財政盈餘、產業結構優化

  三、市場因素:

  1、美國是個開放的大市場---進口輸出美元

  2、媒介貨幣(Vehicle Currency)職能---貿易、外匯交易

  3、國際市場慣例---初級產品與飛機用美元計價結算

  4、金融因素---發達市場吸引資金,機構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徐傑.美元本位制下的國際分工[N].學習時報.2009-8-2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美元本位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83.233.227.* 在 2016年12月22日 15:37 發表

美元與石油之間是掛鉤的關係嗎?我總覺得不對;是否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資料,關於美元與石油之間的正常交易價格以及美元價值與石油價格之間的關係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