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愛情三元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愛情三元理論[1]

  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Sternberg)於1986年提出愛情的三元理論也叫愛情三因論,他認為愛情應該有三個核心成分,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諾(或稱責任)(commitment)。

  親密包括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內容,激情則主要指對對方的性的欲望,以對身體的欲望激起為特征。承諾是愛情的最後一個成分,指自己願意投身於與所愛的人保持並且主動維持這種感情。斯騰伯格用激情來形容愛情的“熱度”,用親密來形容愛情的“溫暖”,而承諾則反映了一種認知上的內容,帶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愛的早期理論

  早期愛理論之一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正如弗洛伊德經常將人性歸因於無意識的欲望,他的愛理論圍繞著對“自我理想”的需求。他對自我理想的定義是:個人想要成為的人的形象是他/她在被非常尊敬之後形成的。

  另外一個理論由馬斯洛引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將自我實現放在頂端。他認為那些已經達到自我實現的人是有能力去愛的。

  而另一個關於戀愛的理論由雷克(Reik)研究得到。對於那些為了愛人而愛的人而言,戀愛是可以實現的,而不僅僅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當關於愛的理論從臨床基礎轉變為社交和人格基礎時,它們的重心便轉向愛的類型,而不是變得是否能去愛。

  在早期和後來的多種愛情理論中,有兩種特定的早期理論對史坦伯格理論有所貢獻和影響。

  首先是齊克·魯賓(Zick Rubin)提出的一個理論,名為“喜歡對愛的理論”。在他的理論中,魯賓推斷依附、照顧和親密是喜歡和愛人之間的三個重要原則。魯賓稱如果一個人只是喜歡別人的存在並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那麼這個人只會喜歡上另一個人。然而,如果一個人對親密和接觸有著強烈的渴望,並且平等地關心對方和他們自己的需求,那麼這個人就會喜歡對方。

  斯騰伯格理論中,他的主要原則之一就是親密關係。很明顯,親密關係是愛情的重要部分之一,最終可以用它來幫助定義友伴式愛情和激情式愛情之間的差異。

  第二個理論是約翰·李(John Lee)提出的愛情色輪模型(The Color Wheel Model of Love)。理論中,約翰·李使用原色類比愛。李定義了愛的三種模式,即情欲之愛(Eros)、游戲之愛(Ludos)和細水長流(Storge)。他理論中的重點是,就像調配三原色產生其他顏色一樣,調配這三種愛情也可以產生次級形式的愛。

  斯騰伯格理論中,他就像李一樣通過三種主要原則的組合來形成不同形式的愛。

  斯騰伯格同時也形容了三種愛模型,包Spearmanian模型、Thomsonian模型和Thurstonian模型。Thomsonian模型中,愛是多種感覺的混合而產生感覺。Spearmanian模型的解釋與愛情三因論最接近,指示愛是由可以被簡單理解的相等部分所構成的複雜整體。在這個模型中,多個與造成情感的因素相等且可以相互斷聯。   

愛的類型

親密、激情和責任的組合
  親密 激情 責任
非愛戀關係      
喜歡式愛情/友情
x
   
迷戀式愛情  
x
 
空洞式愛情    
x
浪漫式愛情
x
x
 
友伴式愛情
x
 
x
愚蠢式愛情  
x
x
完美式愛情
x
x
x

  斯騰伯格用這三個成分來描述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關係,這三種成分就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當三種成分的強弱不同時,三角形的形狀就會發生改變,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形狀,而此時的愛情表現特點以及它的含義也隨之發生很大變化。[1]

  非愛慕關係(Non love):缺少任意三種愛的類型。無關聯。對感情冷漠。

  喜歡式愛情(Liking/friendship):主要是親密、沒有激情和承諾。包括友情和熟人之間的關係。

  迷戀式愛情(Infatuated love):主要是激情,沒有親密和承諾,也被認為是初戀、"青春期戀愛"或沒有投入真心的感情。浪漫關係通常以迷戀式愛情開始,並隨著時間和親密的發展成為浪漫式愛情。沒有親密和承諾之間的發展,迷戀式愛情可能隨時土崩瓦解。

  空洞式愛情(Empty love):僅有承諾,沒有親密與激情。更強的愛情可能會惡化為空洞式愛情。在包辦婚姻中,配偶的關係可能以空洞式愛情開始併發展成為另外一種形式,指示“空洞式愛情不需要成為長期關係的終點站…但可能是它的開端”。

  浪漫式愛情(Romantic love):有激情和親密,沒有承諾。一夜情可以考慮為浪漫式愛情。

  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有親密和承諾,沒有激情。比友情關係強烈,因為擁有可以進行長期發展的責任元素。“這種愛在激情不再的長期婚姻存在”但深度的愛戀和責任仍存在。這種愛理想上作為一種友伴式愛情在家庭成員存在著,就像是有著柏拉圖式戀愛強烈友情的死黨之間的感情一樣。

  愚蠢式愛情(Fatuous love):有激情與承諾,沒有親密。如閃戀閃婚、一見鐘情等行為

  完美式愛情(Consummate love):完整形式的愛情,代表著人們所嚮往的理想關係。愛的七種變體之中,完美式愛情是“完美戀人”所擁有的愛情。據斯滕伯格成,這些戀人在陷入愛河的15年或更久之後也會保持著好的兩性關係。他們無法想象與其他人度過如此漫長的時光,他們齊手並肩優雅地解決了一系列困難和享受了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的開心時光。然而,斯滕伯格告誡道維繫一個完美式愛情比做起來還要更難。他強調了將愛的元素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重要性。他稱,“沒有感情,任何偉大的愛都將逝去”。若激情隨時間流逝,感情將會變成友伴式愛情。完美式愛情是成人交際中最令人開心的一種因為其組合三角形的每一片成為了這一種愛。這是情感關係的理想體。這種情感關係可以在長期之後或電影中的理想關係呈現。

  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因論對他之後的愛理論奠定了堅實基礎——愛即故事。在這個理論中,他解釋道很多獨特和不同的愛情故事傳達出了理解愛的不同方式。他相信,隨著實踐的發展,這種暴露將會幫助人判定愛是什麼和愛應是什麼。這兩種理論建立了斯滕伯格雙愛情理論。

  “有著最好持久性和滿意度人際關係是伴侶常常努力來維持親密度並增強相互責任而構成的”   

愛情三元理論詳述

  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因論是在激情型愛情和友伴式愛情得到認同之後發展起來的。激情式愛情與友伴式愛情是不同的愛,但在關係中相互聯繫。

  激情式愛情與對某個人的愛和渴望的強烈感覺相關聯。這種愛充滿了興奮和新鮮感。感情的開端在激情式愛情中很重要,通常會持續一年左右。化學成分也會導致激情式愛情。那些正在經歷激情式愛情的人也能感受到神經遞質的增多,特別是苯乙胺。這些感覺最常見於愛的最初階段。

  友伴式愛情伴隨著激情式愛情而來。友伴式愛情也被稱為深情式愛情。當一對夫婦達到這種愛的水平時,他們感到相互理解和關心對方。這種愛對於感情關係的延續很重要這種類型的愛在建立感情關係之後出現,並且需要關係中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

  斯滕伯格三角形模型。三角形的三個點分別是親密、激情和責任。

  親密之愛是包含戀愛關係中親密部分的三角形角。兩個人間的親密之愛意味著他們彼此都感受到高度的尊重。他們希望彼此高興、彼此分享、彼此溝通,併在有需要時進行幫助。一對有著親密之愛的夫婦深深地尊重對方。親密的愛情由於其將兩人湊近的特性被稱之為溫暖的愛情。斯滕伯格對於這種愛的預測是在感情被更少中斷時會消失,因此有著更佳的預測性。

  激情式愛情基於驅力。熱戀中的情侶們感受到彼此的肉體吸引力。性欲通常是激情式愛情的一部分。然而,激情式愛情不僅僅包括性吸引力。這是夫妻表達對培育、支配、順從、自我實現等方面的抒發感受的一種方式。激情式愛情被認為是愛情中“熱”情的組成部分,因為兩個人之間存在強烈的興奮感。斯滕伯格認為,激情式愛情會隨著關係的積極力量被對立的力量接管而消失。此想法出於所羅門(Solomon)的拮抗加工理論。

  責任,或責任式愛情是對於在一起很長時間的戀人而言的。然而一個人可以在不真心實意愛一個人的情況下對對方投入責任式愛情,而也可以在不投入責任的情況下讓對方感受到愛意。由於其不需要親密或激情,責任被認為是“冷漠”之愛。斯滕伯格相信隨著關係的發展責任是愛情也會增加。責任也可以同時為了普通朋友。

  斯滕伯格相信愛會以可預見的方式進步和發展;所有戀愛中的戀人都會以相同的模式體驗親密、激情和責任的愛。

  雖然這些類型的愛可能存在於非愛戀關係中的品質,但它們是僅僅存在於相愛關係中的。下麵列出無愛以及其他愛的類型的描述。這些愛由斯滕伯格戀愛三因論三角的一個或兩個組成。   

愛情三元理論的缺陷

  米歇爾·阿克(Michele Acker)和馬克·戴維斯(Mark Davis)與1992年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因論的可靠性測試完畢。通過研究18到20歲大學生的典型群體,阿克和戴維斯得以研究更多愛的準確階段。有些愛情三因論的批評是雖然斯滕伯格預測了人愛另外一個人的階段,他並沒有指出感情會進化時間或點。他也沒有指出愛的不同部分是否基於感情的持久或感情所達到的特定階段。阿克和戴維斯指出關係的階段和持久性對愛的元素並探索潛在重要。

  他們發現由於每對情侶和在感情關係中的每個個體在感受愛中都是用不同方式的,使用並沒有準確的答案。愛情三因論有三個直覺,或“多重三角的可能性”。多重三角由於個體可以更強烈地體驗多個愛元素(或三角形的點)。根據阿克和戴維斯和其他人言,這些分離的三角形是“真實的”三角形、“理想性”的三角形和“認知的”三角形。

  “真實的”三角形是每個個體查看他/她感情進度和深度的指示。“理想型”三角形是每個個體在他/她伴侶或關係中理想品質的指示。若任意這些分離的三角形不像一個人伴侶的三角形,不滿程度將會提高。

  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因論可能不像他當初說的那麼簡單。斯滕伯格的理論建立在大約相同年齡情侶(平均數為28歲)和感情長度大約相同(4到5年)的基礎上。他的樣本量限制在特征簇上。阿克和戴維斯宣稱這是斯滕伯格理論的三大問題之一。尤其,大學生情侶和非大學生情侶之間的浪漫式愛情通常不同。阿克和戴維斯學習了一個比斯滕伯格大學生樣本更老的樣本。

  斯滕伯格愛情三因論的其他兩個最顯著的問題是如下所示。第一是愛的等級的隔離天性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先前用於測定三個愛情等級的測量標準。這些斯滕伯格理論的問題仍需要被研究,就像洛馬斯(Lomas)

參考文獻

  1. 1.0 1.1 賈茹 吳任鋼.論羅伯特·斯騰伯格的愛情三元理論.《中國性科學》.2008.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otf125.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愛情三元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