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性別分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性別分工

  性別分工原指產生於自然經濟的、在家庭或氏族內按性別進行的自然分工。在這種分工中女性主要從事與人口勞動力再生產相聯繫的勞動,男性主要從事與物質資料再生產相聯繫的勞動。兩性分工的互補合作的關係,適合了以家庭為基本經濟單位的再生產的需要。當時的社會再生產表現為家庭經濟再生產,因此不存在分工活動的外部性問題。這種分工稱為原始的性別分工。

  在市場分工出現後,原始的性別分工逐漸發生變化。它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演化為一種社會機制—社會將不同性別的人分配到不同的機會、收入的行業中去。兩性勞動被賦予不同的價值:男性被置於有更多機會與收入的分工鏈條中;女性則處在機會較少、收入較低的分工崗位上,甚至其分工勞動不被社會承認。這種分工稱為社會的性別分工。

性別分工的形成原因

  性別分工在不同的國家都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也一直都是眾多學者研究的方向。一般由於性別原因造成社會分工不同的現象有以下幾種觀點:

  1、家庭經濟因素

  一般家庭中多認為男性是家庭重要經濟收入來源,女性認為丈夫從事高收入工作能夠一部分抵消收成的波動,另外,如果自己從事其他工作,還可維持收入的多元化為避免收入問題上的分歧,家庭收入通常分開計算,丈夫和妻子一般從事不同收入來源的工作。

  2、巨集觀經濟因素

  社會的巨集觀經濟造成社會的分工需求,而進一步推動了性別分工的趨勢

  3、家務、子女和老人因素

  大部分的婦女認為,她們的工作場所遠離家庭,往返要花費很多時間不便於照看子女、老人,所以部分女性在有其他不菲收入的同時還要肩負家庭其他職責。

  4、文化背景因素

  部分學者將分工歸因於文化背景。很多國家或者地區的人群多數是移民,有些來自偏遠地區或者某些鄉村,在那裡婦女通常不從事勞作。在一些傳統的地區,男人們甚至不能容忍女人去工作而因此降低其身份。

  5、男性的經濟主導權因素

  6、男女自身特性因素

  男性所能夠接受的工作強度和體力能力要相比女性強得多。這就構成了決定性別比例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7、其他原因。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性別分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