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心身疾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目錄

什麼是心身疾病[1]

  心身疾病是指以心理因素為重要原因的軀體疾病, 有些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大敵。運用心理咨詢的方法, 將有助於人們認識和改善心身疾病中的心理社會因素, 促進健康長壽。

心身疾病的分類[2]

  Alexander最早提出7種經典的心身疾病(也即狹義的心身疾病)是:潰瘍病、潰瘍性結腸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局限性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原發性高血壓及支氣管哮喘,並認為特異性心理衝突和人格類型在這類疾病的發病學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現代心身醫學所指的廣義心身疾病範圍在擴大,尚包括某些其發生、發展、轉歸及治療明顯受心理因素影響的軀體疾病,心身疾病分佈於全身各系統,種類較多。一般臨床各科常見的心身疾病主要如下:

  1.內科:①心血管系統:陣發性心動過速、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低血壓、冠心病、心臟神經官能症、心律失常等;②消化系統: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直腸刺激綜合徵、賁門痙攣、幽門痙攣等;③呼吸系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徵、心因性呼吸困難、神經性咳嗽等;④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慢性疲勞綜合徵、偏頭痛、血管緊張性頭痛、睡眠障礙、某些腦血管病、痙攣發作、雷諾氏病等;⑤ 內分泌、代謝系統:糖尿病、甲亢、尿崩症、肥胖症、神經性厭食症、心因性多飲症等。

  2.外科:痙攣性斜頸、慢性腰背痛、尿頻、陽痿、排尿障礙、關節炎等。

  3.婦產科:經前期綜合徵、月經紊亂、陰道痙攣、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症、更年期綜合徵等。

  4.皮膚科: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斑禿、蕁麻疹、牛皮癬、多汗症、濕疹、白癜風等。

  5.五官科:弱視、眼肌痙攣、原發性青光眼、口腔潰瘍、口吃、咽部異物感、梅尼埃病、舌痛、口臭等。

  6.其他科:如惡性腫瘤、進食障礙、類風濕關節炎等等。

心身疾病的特征[3]

  (1)心身疾病必須具有與軀體癥狀相關的體徵。

  (2)心身疾病的發病原因是社會一心理因素或主要是社會一心理因素。

  (3)心身疾病通常涉及到的是植物神經系統所支配的系統或器官。

  (4)同樣強度、同樣性質的社會、心理因素影響,對一般人只引起正常範圍內的生理反應,而對心身疾病易患者則可引起病理生理反應。

  (5)遺傳和個性特征對心身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6)有些病人可以提供較準確的社會一心理因素致病過程,大部分病人不瞭解社會一心理因素在發病過程中的作用,但能感到某種心理因素能加重自己的病情。

心身疾病的診斷與治療[3]

  1.心身疾病的診斷

  首先要採集詳細病史,進行全面的軀體、神經系統、精神狀態、物理、生化檢查。還要考慮有關實驗室檢驗和心理檢測。最後確定診斷,下述幾條可作為參考依據 (1)確定心理一社會因素存在;(2)心理一社會因素與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3)病情改變常受心理一社會因素影響;(4)疾病的發生與患者的性格和易感性有某些關係:(5)排除神經症,特別是癔症、疑病癥、焦慮症等。

  2.心身疾病的治療

  (1)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比較廣泛用的針對抗焦慮、抑鬱的藥物有:利眠寧、安定、舒樂安定及硝基安定等。對具有疼痛或抑鬱癥狀的患者可服用小量丙眯嗪、阿米替林登。植物性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可服用谷維素以調節問腦功能。

  (2)心理治療。現將主要的心理治療方法介紹如下:①精神支持療法,亦稱簡易精神療法。屬於語言心理治療範疇,簡單易行,一般臨床醫生皆可掌握。該療法以接受、支持和保證為基本原則。接受就是傾聽病人的陳述,儘力理解病人的心情和陳述的內容。支持,即是使病人能從外界獲得有益的支持,使心情得以安慰。保證則是根據病人述說的心身癥狀的原因,講解所產生的病理情況,保證如能進行合理治療,癥狀就會好轉。②生物反饋療法。藉助於儀器讓病人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或矯正臟器的反應。具體方法為應用生物反饋裝置,以軀體生理信息如皮溫、肌電、心電、腦電等的轉變或易於理解的信號或記數,提示病人有意識地去控制某種病理過程,通過不斷的反饋,使機能恢復。③ 自我訓練。包括自我矯正和自我中和,前者是以自我功能去平衡失調的方法,後者是解除受壓抑的心身癥狀。治療時採取自我釋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語表達的方法。④ 認知療法。即患者的情緒障礙與其習成的“悲觀”邏輯思維模式有關,凡事向壞處看,負性情緒明顯,患者自己多信以為真而自尋煩惱,應指導病人用合理想法來取代“負性自動想法”便是關健。此法適於較高文化素質伴焦慮、抑鬱性神經症者,不能用於抑鬱症患者。⑤森田療法。原則是順其自然,即對自己的癥狀及情緒變化要完全接受並服從,以正常生活為目標去行動,要忍受癥狀,反而不戰而“勝”,此法對神經衰弱、社會恐怖如赤面恐怖、疑病癥、抑鬱症為好。心理治療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暗示與催眠療法、森田療法、音樂療法等。對心身疾病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時,要根據疾病、病因、病情以及病人的心理和軀體狀態,採用適宜的治療方法。

心身疾病的預防[4]

  心身疾病在心理上是可以預防的。心身疾病的預防包括社會預防和個人預防兩個方面。

  (一)社會預防

  進行心身疾病的社會預防可通過以下途徑:

  1.加強宣傳。社會各界力量要聯合起來,積極倡導心理衛生,做好不同年齡段的心理衛生工作。

  2.做好職業群體心理衛生工作。職業是人生的一大組成部分,來自各種職業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勞動強度等形成應激源,不斷地作用於人體,會引發各種心身疾病。因此,加強職業心理衛生工作十分必要。

  3.積極開展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全社會都應積極支持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機構的設立、心理醫生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社會氛圍。

  (二)個人預防

  1.培養良好的個性。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取決於先天和後天兩方面的因素。先天因素是個性形成的物質基礎和載體,主要指遺傳因素和生理素質;後天因素是個性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包括個人實踐、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生產關係、政治條件,等等。一個人的個性在3—5歲時就開始形成,在青春期中後期逐漸成熟。一個人早年的經歷對其個性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幾乎可以決定其一生。因此,為培養良好的個性,有效預防心身疾病的形成,必須註意後天因素的完善。

  2.增強應對能力。所謂應對,是指一個人對困境所做出的儘可能適當的反應及其反應方式。應對能力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鍛煉而加強。如通過學習,掌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學會正確認識挫折、困境和社會不合理現象,培養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提高社會忍耐力,掌握應對心理刺激的技巧,如自我安慰、自我擺脫、註意力轉移、找人傾訴等等。只有不斷地認識和實踐,才能知道如何應對世間萬事,增強應對能力。

  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夠給人以安全感、溫暖感、信任感和輕鬆感,使人少生煩惱、憂愁,從容面對挫折,預防心身疾病。

參考文獻

  1. 相有章,李明龍主編.第三章 慢性病預防醫學診療服務 現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與治療[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 楊放如.心身疾病的病因、分類、診斷及其綜合防治[J].中國醫刊,2005(7)
  3. 3.0 3.1 楚明玉.心身疾病的識別與治療[J].中國科技博覽,2010(2)
  4. 許麗遐.心身疾病的心理學病因及其預防[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寒曦,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身疾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