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內涵式發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内涵式增长)

目錄

什麼是內涵式發展[1]

  內涵式發展是指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在發展形態上主要表現為事物內在屬性的運動和變化所引起的發展。如規模適度、結構協調、資源配置效率更高,追求數量、質量、規模、結構、效益的統一等。

內涵式發展的意義[2]

  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是高等教育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對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指導意義。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高教三十條)系統構建了內涵式發展的目標圖示和實現路徑,它從總體上凸顯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一主題;構建了以全面出擊、深度改革、協同創新、跨越發展為主線,以上下結合、內外融合、前後配合的整體性回應為目標模式,以人才培養為基礎,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社會服務為擴展,以文化傳承和創新為底蘊的頂層設計,以改革措施的系統化、銜接性、保障性為支撐的完整體系。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任務要求非常明確,高校必須貫徹落實新時期的新要求和新部署,堅定地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進內涵式發展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道路。

推動內涵式發展的建議[3]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理念,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二十多年的擴招之後,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之後,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發展方向。而如何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呢? 筆者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認為,要轉變以往的發展理念,調整以往的發展結構,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質量取勝,以育人為根本,通過培育大學精神等作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路徑。

  (一)轉變發展理念

  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首先是一種發展觀念的改變,其次是一種發展方式的轉變。但無論是方式的變化還是觀念的變化,都要求人們從以往過分註意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的思路中解放出來,形成一種新的教育質量觀。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由於單純的追求數量增長、規模擴大、空間擴展,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教育質量問題。雖然規模擴張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但質量問題卻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本質或者說功能的實現。單一、片面的追求數量的增長而忽視質量的發展,將會影響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等教育的發展不應建立在對有限的教育資源的無限消耗上,而應通過減少投入,降低損耗,提高效益來實現教育的長遠發展。需要人們把以往那種靠規模上的數量堆積而發展高等教育的思路轉變到從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分析、解決問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規律,走內涵式發展的思路上來。

  要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更加註重高等教育的質量、結構、效益、數量的和諧與統一。要通過高等教育內部因素調整與協調,來達到高等教育的和諧發展,通過對教育規律教育本質的把握,正確處理高等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這不僅要求我們註重高校的發展數量、辦學規模,而且要求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質量上。在學科特色上,突出教育的本質功能,通過師資力量的積累與提高,教育理念的轉換與結合,硬體設施的發展與完善,充分調動與教育發展密切相關的各種因素,最終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產出,效益的高回報,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這種內涵式發展方式的轉變,不但會促使高校在發展中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資源,而且會使高校管理者重新審視高等教育的發展,改變以往那種走低水平、重覆建設的路子,合理的調整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構,把“以德樹人”作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調整發展結構

  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必須要正確處理高等教育中數量、質量、結構、效益的關係,樹立全面的質量觀、綜合的效益觀、科學的發展觀。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包括規模的擴大、辦學條件的改善等量的擴大,更包括高等教育組織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師資結構等的優化、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進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等質的發展等。在辦學過程中,不能僅註重學校數量的增加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是要更多的關註教育質量和學科結構、師資力量、管理觀念、學校體制等“軟實力”的提高 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有相關制度的保障,制定具體的措施來保障和規範高等教育的發展。從制度層面規範學校的佈局、專業的設置、組織管理、師資的結構,使高等教育達到質量最優、數量最佳、結構最合理、效益最突出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制定高效的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措施,有效地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從本質上講,這種發展模式在重視高校全面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高校個性的培養,例如,獨特的教學資源,創新的教學手段,教授治學,蓬勃發展、富有朝氣的大學生社團文化,平等的文化觀等。

  (三)堅持以人為本

  人是社會的主體,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和諧發展的人,使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善於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各種複雜關係,能夠積極融入社會、融入自然。內涵式發展就是把學校教育與學生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繫起來,使我們的高等教育不僅關註物,更關註人,瞭解學生的成長需要,呼應學生的成長訴求,滿足學生的成長要求,關註學生的成長質量,使學校不至於偏離教育的內涵。人是社會的主體,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和諧發展的人,使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善於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各種複雜關係,能夠積極融人社會、融人自然。內涵式發展就是把學校教育與學生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繫起來,使我們的高等教育不僅關註物,更關註人,瞭解學生的成長需要,呼應學生的成長訴求,滿足學生的成長要求,關註學生的成長質量,使學校不至於偏離教育的內涵。因此,教育的本質和核心就是教化人的潛質,完善人的人格,激發人的創造性。正如陳寅格先生所說,獨立之人格,自由其思想。說得簡單點,大學不僅要“教人做事”,更要“教人做人,教人思考”。學校的日常管理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合作.學校管理的良性迴圈離不開教師積極、主動、全力的參與,因此在管理過程中要確立以教師為本的思想。只有擁有和諧的教師隊伍團體,學校工作才能朝著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每個教師都具有個性,他們的性格特點、思想情感、人生價值觀等都有差異,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只有把握住這些個性差異,關註教師個人發展,樹立教師為本的思想,進行科學化、民主化管理,充分發揮工會等群團組織對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作用,形成和諧的人際氛圍,才能促進學校的健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是建立在對教育的本質、辦學規律和時代特征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價值追求,它應該是統率高校師生思想和行為的靈魂和精髓。

  (四)培育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是指大學所弘揚的在處理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所持的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建立在這種價值觀基礎上的行為規範。比如,中山大學的“立志做大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學精神”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的本質特征是創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大學精神是與大學教育目標相一致的,我國著名教育學家潘懋元先生說,大學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知識,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而且要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道德和科學方法”。高等教育育人的目標就是使我們的大學生“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成為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人,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成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因此,培育大學精神是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途徑。

  相對粗放的外延式發展,內涵式發展是特色和創新型的發展。如果說以往人們關註的是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的快慢問題,那麼現在人們普遍關心的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質量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理念,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在高等教育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鮮明體現,為我們確立了新的歷史時期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蒲利春,韋建衛.基於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精品課程建設[J].重慶與世界,2012(5)
  2. 康德武,袁健.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動力探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10)
  3. 劉金新.關於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幾點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ltr zhu,y桑,寒曦,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涵式發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