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發展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發展觀

  發展觀是指一定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對發展及怎樣發展的總的和系統的看法。確立什麼樣的發展觀,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它也是伴隨各國經濟社會的演變進程而不斷完善的。

  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唯物辯證法認為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思維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發展的實質就是事物的前進、上升,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即發展觀。在社會歷史領域,發展觀是一定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對發展及怎樣發展的總的和系統的看法。確立什麼樣的發展觀,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它也是伴隨各國經濟社會的演變進程而不斷完善的。

發展觀的演變過程[1]

  (一)從傳統發展觀到新發展觀

  人類社會的歷史歸根到底就是指一部人類發展的歷史,隨著傳統自然經濟的終結,人們普遍關註和思考發展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傳統發展觀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和批判,逐漸提出了新發展觀。

  從傳統發展觀到新發展觀是發展觀歷史演變的第一階段。傳統發展觀的形成與工業文明和現代經濟發展有關,主要標誌是以單純的經濟增長目標的,並認為單純的經濟增長等同於發展觀,用財富、財富的增長和增長速度來衡量。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阿恩特指出:“經濟發展實際上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同義語,經濟發展用人均收入的增長來衡量。”因此,傳統發展觀用經濟指標來衡量社會經濟發展,投資儲蓄的增加成為發展的實質。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費朗素瓦·佩魯在《新發展觀》一書中指出:“經濟是發展的手段,發展是為滿足社會和人的各方面的需要,發展是為全人類的利益服務的,它是一種整體的、綜合的、內生的。”從中我們認識到,發展模式是整體的,涉及各個領域,具有協調性和內生性等特點。這種發展模式的提出,對於整個發展觀的演變歷程來說是一種進步,因而,這種發展觀從人與社會的角度來理解發展問題,打破了傳統發展觀的片面性和狹隘性。它把人的發展作為核心,引入了新價值參照系,重點體現人的精神文化價值,正確處理利益與文化價值的潛在衝突。但是,這種發展觀沒有把握髮展與生態環境的辯證關係,把文化視為唯一的決定性因素,誇大了文化的作用。在這一時代,人們把自然環境同人類社會、把客觀世界同主觀世界形而上學地分割開來,沒有意識到人類同環境之間存在著協同發展的客觀規律。直到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問題不斷在全球顯現,這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正視。

  (二)從新發展觀到可持續發展觀

  新發展觀的不足使得人們對於發展問題作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人類的社會實踐和理性思考都表明瞭人的需求和創造力是無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和整個文明總是要不斷向前推進和發展的,但是,當發展需以犧牲人類生存的環境為代價時,這種發展觀失去了意義。人類應當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實現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三者的協調一致,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可持續發展觀是在人類對於全球問題的思考,全面反省發展觀問題,選擇發展模式和視角,從更深的層面去不斷探索社會發展規律的產物。伴隨著全球問題,特別是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成為世界關註的焦點。世界自然與自然聯盟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以來,特別是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以來,人們的思想中普遍形成“可持續發展觀”,進一步認識到全面落實並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重要性。從20世紀中葉以來處理環境問題的實踐中,人們又進一步認識到,單靠科學技術手段和工業文明的思維定式修補環境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在社會各個層次上調控人類的社會行為,人類終於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進一步揭示了當代人與後代人的辯證關係,需要與滿足之間的必然聯繫,最後,深刻地認識到了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江澤民同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中指出:“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中我們知道,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著發展經濟和改善環境的雙重任務,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與資源的各種矛盾。可持續發展觀進一步證實,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同時表明人類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應該尊重發展規律,將各種利益統一協調起來。

  (三)從可持續發展觀到科學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運行中存在的各種缺點和種種阻力,引起了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觀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發展本質意義上來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而改變人類行動,為了能夠保持不斷健康發展,必須樹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發展觀,人們也普遍需要樹立一種新的發展觀的形成,這種條件下形成了一種新的發展觀,從而實現了從可持續發展觀轉變為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本質意義上來說,就是可持續發展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施和落實當中提出來的,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把發展問題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它作為一切問題的關鍵。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民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民的利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人民群眾在歷史創造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強調發展的協調性、全面性和可持續性等特點,真正實現了經濟指標、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的聯繫。註重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智力因素,強調科學技術在科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人類利用知識創造的科學技術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現代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柱。多種因素造成的問題,依靠知識、科學技術發展才能逐步得到解決。它剋服了以往發展觀的不足和缺陷,批判地繼承它們的優點,吸收了合理因素。科學發展觀,是立足基本國情,深入分析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總結髮展實踐,準確把握髮展趨勢,借鑒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它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集中反映當代的發展實踐。

我國實現發展觀的根本轉變[2]

  以何種發展觀來規劃和促進本國發展,是關係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對當代中國的發展問題進行了不懈探索。也走過了不少彎路。建國初期,實施以“趕超”戰略來規劃發展,謀求發展的高速度。儘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發展思路上的急於求成、片面化及計劃經濟體制弊端顯現和政治因素干擾,導致經濟結構嚴重扭曲和國民經濟的數度波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從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到江澤民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可以看出我們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對發展問題的重視程度。但是,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能全面、科學把握髮展內涵的傾向,把發展等同於經濟發展,甚至等同於GDP增長。側重經濟快速發展.對快速改變我國貧窮落後面貌和人民生活物資嚴重短缺的現狀.確實起到了顯著成效。使我國在很短時間內,便創造了“中國奇跡”。經濟高速增長3O多年,不僅實現了經濟總量的快速提升,國力增強,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生活的物質供應.由經濟短缺變為了經濟相對過剩。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國際聲望和國際影響力也日益提升。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這種傳統發展觀指導下,雖然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長期實行高投入推動和維持的速度型增長路線,最終導致在實踐中出現重經濟發展輕社會發展、重發展速度輕發展質量、重經濟總量擴大輕經濟結構優化、重財富獲取輕生態環境保護、重物的積累輕人的發展等偏向。從而導致城鄉、地區和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和社會不協調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和自然的關係被嚴重破壞,與國際上的經濟摩擦也日益增多。傳統發展觀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人”的異化。經濟快速增長,抑制了“人”的發展需求,從而導致與“人”密切相關的眾多社會領域發展遲滯,造成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養不了老等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同時.在以經濟成敗論英雄的社會大背景下。也使整個社會逐漸形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造成社會成員的道德素質不斷下滑。以致一些原來被消滅的“黃賭毒”等醜惡現象死灰復燃,坑蒙拐騙充斥社會,制假販假橫行市場,直接造成社會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不斷下降。這些顯然與我們謀求發展的初衷相悖。

  在這種狀況下,我國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順利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願.就必須正視這些引發民怨的社會問題。並使其得到較好解決。否則,不僅經濟的快速發展難以持續,而且會造成社會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嚴重影響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及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即科學發展觀。隨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對“科學發展觀”作了系統闡述.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既是對過去傳統發展方式的反思與揚棄.更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也逐步實現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觀的根本轉變。

我國發展觀轉變的影響[2]

  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其突破了“GDP崇拜”和“以物為本”傳統發展觀的局限性。在強調發展的同時。突出“以人為本”,實現了由“物”到“人”的根本性轉變。這種轉變,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凸顯了“人”的價值與地位

  馬克思主義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時.指明瞭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規律.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從而第一次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礎之上.成為指導無產階級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一項重要思想原則。與傳統發展觀相比。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亮點是凸顯了“人”的價值與地位。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都是為了實現“人”的發展.或者說是為人的發展創造一切物質條件。社會是“人”的社會,人類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由傳統發展觀到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轉變.既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也為我國未來經濟社會走向指明瞭正確的發展方向,更促使整個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的調整和轉變。

  (二)促使了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轉變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核心,是緊密圍繞兩條基礎主線來闡述的。其一是要努力實現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協調,其二是要努力把握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平衡。隨著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與準確把握,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必然會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轉變。

  1.促進人與人關係的轉變。為協調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從黨的十六大正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概念,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由“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我們黨便把實現“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目標之一,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為凝聚民心民力。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同時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培育社會的文明道德風尚。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以期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道德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底

  2.促進人與自然關係的轉變。伴隨人類社會發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正在日益減少。面對日趨嚴峻的自然環境。面對能源、淡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也迫使我們的發展觀必須轉變。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們開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並著手對滿目瘡痍的環境進行整治、修複和保護。以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及其關係的合理性存在,進而實現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和諧與協同進化。為此,黨中央明確提出並制訂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在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追求經濟、社會、環境以及人自身的協調發展。

  (三)加快了經濟建設指導思想和發展理念的轉變

  “好”與“快”一直是經濟發展的兩個方面.“好”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快”則指發展的速度。如何處理“好”與“快”的關係,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經濟建設中一直面臨的重要課題。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科技水平低,基礎設施、物資供應嚴重不足,這就決定了求“快”是經濟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發展的突出任務。但在一味求“快”的發展方式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容易被忽視。或者說被過快的發展速度和急劇膨脹的經濟總量所掩蓋。盲目求快實際上是一種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勢必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成為制約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1/5的城市空氣污染嚴重,1/3的國土面積受到酸雨影響: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56萬平方公裡.土地沙化面積174萬平方公裡;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態多樣性減少;全國七大水系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等。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難以為繼的。

  發展觀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經濟建設指導思想和發展理念的轉變。又好又快發展,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 阿不都艾尼·依拉洪.簡論發展觀的演變及其規律性[J].洪 學理論,2012(31)
  2. 2.0 2.1 甘忠誠.我國發展觀的根本轉變及其影響[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Lin,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發展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