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個性化人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個性化人才

  個性化人才是指在某些專業或學術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 且經過相關專家認可或具有相關業績證明的學生。

  個性化人才是創新過程的一種表現形式,任何一個創新計劃都體現出個性化的思想。在工業社會,生產是標準化大規模生產,而在新經濟社會,生產是非標準化, 甚至可能是單件生產。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誰能設計出個性化的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需要產品,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所以,有的經濟學家新經濟稱為個性化經濟。個性化經濟需要個性化人才。個性化人才,就是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適合學什麼,就讓其學什麼,適合乾什麼,就讓其乾什麼;有哪一方面的興趣與特長,就讓其在哪一方面發展。當然,個性發展,並不是發展個人主義,更不是否定集體主義。個人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的需求相複合,必須與所在組織的需求相吻合,這是個人化發展的基本前提。

個性化人才的培養模式[1]

  1、國外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情況

  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的主體選擇和個性表達,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普遍實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哈佛大學的校訓是“實現自我,服務社會”,顯然它是以學生的“個性”為第一位的。

  將我國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國外同類大學相比較,最明顯的差異,就是缺少個性化。國外許多高校將社會需求和個人興趣有機結合,作為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依據。美國的高等工科院校沒有全國統一的專業目錄,專業設置多樣化。許多學校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置方面具有很大的彈性,且開設的課程面廣量大,無論是通識教育還是專業教育,學生選擇的餘地都很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興趣和今後的志向選修課程。日本大學選修課程占50%,法國選修課程占40%~60%,英國大學一般第二學年有大約20%的選修課程,第三學年則有50%的選修課程。斯坦福大學全校共有6 000多名本科生,為本科開設的課程達6 000多門,平均每個學生可以獨立享有一門課程。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就業打算選擇專業,而且可以自由地選擇課程,使學生能夠充滿激情地學習與實踐,個性得到]充分發揮。

  2.我國人才培養模式中個性化培養的問題

  我國的許多高校近年來也在學生個性化培養方面做了許多嘗試,如按大類招生、校內實行轉專業、雙學位、雙專業和輔修專業等方式,但成效不夠明顯。主要表現在:一是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依舊限制較多。必修課程占較大比例,學時多,選修課程的比例遠遠低於國外同類大學(一般不足20%),開設的課程數目太少,提供的課程選擇餘地有限,使得在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方面既缺少選擇的自由度,又沒有充足的時間選學;二是沒有實行完全學分制,個性化培養沒有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保障無法大面積推行,因此只好按照統一的模式進行培養在規定的時間內學完規定的學分,恰似批量化培養。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還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開發,制約了個性發展。問題的根源有以下幾點:

  (1)教育觀念不能與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一直在計劃經濟模式下進行,普通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和分工具有相對的一致性,畢業生可以到相應的工作崗位施展才能。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相對一致性被打破,人才的需求是根據市場的變化而不是由政府主導了,因此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了,人才的流動逐年加大,人才的競爭也不斷加劇。

  高校的改革還沒有完全脫離計劃經濟的模式,例如:招生是按計划進行,培養是按照大致相同的模式進行,而畢業生卻需要自主擇業了。由於教育觀念不能與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在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上不能滿足社會用人的需求,人才培養滯後於人才市場的發展,導致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要之間的供求還不夠協調。

  (2)激勵機制不能調動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個性化人才培養中主力軍是教師,需要他們主動探索、具體實施和不斷總結經驗,這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我國目前多數學校對教師採取“工分制”的崗位考核或年終考核方式,對於教學方面的考核標準是看完成的教學工作數量,雖然各校也有關於教學質量的評價和實施辦法,但是並未真正落到實處。有些學校對於教學研究的計分要低於進行學術研究的計分,重科學研究不重教學研究,在教師晉升職稱和各類獎勵評審活動中也尤其如此。因此,導致教師對於教育教學投入的精力不足。另一種情況是教師多上課可獲得較多的教學工作量,許多教師疲於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弱化了教學研究。

  (3)教學環境和條件不能滿足“個性化”培養需求。

  近年來在世行貸款項目、“2ll工程”等項目的資助下,各校的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得以大大改善。但是,可以滿足“個性化”培養所需要的開放型實驗項目卻不多,開放型實驗項目開放率也不高。還有許多學校的教學設施不足,即使從早到晚連軸轉,也只能維持現行培養計劃所設課程,難以適應“個性化”培養所需要的多設課、小班研討式授課的需求。

  3.推進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應是多樣化。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有不同定位的學校,學校內也有不同定位的學院和不同定位的專業。但是,要滿足個性化培養的需求,即使在一個專業內也應有不同定位的培養模式。如在目前普遍實行的“雙、二、輔”和本碩連讀的基礎上,還應考慮其他多樣化的培養模式,以分別滿足 “科學研究型”、“工程技術型”和“技術管理型”人才的培養需求。還應考慮學生畢業後的走向,實行模塊化的培養模式,如就業模塊、考研模塊、出國學習模塊等。對於個別特殊專業,可允許自行設立符合專業要求的課程模塊和體系。同時結合專業特點實行分層、分類教學,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合適的專業發展方向,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各級教育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多樣化的培養模式試點。

  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應是彈性的。

  第一,大力推行完全學分制,將修業年限的彈性落到實處,可以在部分專業進行試點或在現有試點班基礎上推廣;

  第二,改革和優化基礎課程和專業主幹課課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壓縮必修課時;

  第三,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保證選修課的數量和質量,鼓勵學生根據社會的需要與自己的興趣愛好,跨系跨專業選課,靈活組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取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第四,完善彈性學分制下的學籍管理制度,使學生能真正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安排學習進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選專業、自選修業年限、自選課程和自選任課教師。

參考文獻

  1. 於曉紅,張慧,景志紅.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國大學教學》2009/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KAER,Dan,林巧玲,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個性化人才"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