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標準分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簡稱:SITC)
目錄 |
國際貿易標準分類是為用於國際貿易商品的統計和對比的標準分類方法。
國際貿易標準分類《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的制訂要追溯到20世紀上半葉。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著手制訂國際貿易名詞術語和商品統計目錄。在30年代它出版了《關稅名詞草案》,併在此草案的基礎上,修訂成為各成員國共同使用的《國際貿易統計商品目錄簡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51個國家共同創建了聯合國。為對世界貿易進行統計和分析,由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對上述商品目錄簡編進一步修訂,於1950年制訂完成《國際貿易標準分類》。標準共分10個門類,50個大類,150個中類和570個細類。作為各國際機構做貿易統計報告和對世界貿易進行系統分析的共同基礎。該標準於1951年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推薦給各成員國使用。《國際貿易標準分類》自1951年頒佈實施以後,進行了數次修訂,除門類框架不動以外,其他類目,隨著層次的增加變動也相應擴大。
SITC採用經濟分類標準,即按原料、半製品、製成品分類並反映商品的產業部門來源和加工程度。該標準目錄使用5位數字表示,第1位數字表示類,前兩位數字表示章,前3位數字表示組,前4位數字表示分組。目前,聯合國已經公佈了SITC(Rev.4)。然而,SITC在我國卻較少使用。
初級產品 | ||||
---|---|---|---|---|
0類 | 1類 | 2類 | 3類 | 4類 |
食品和活畜 | 飲料及煙類 | 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 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 | 動植物油,脂及蠟 |
工業製品 | ||||
5類 | 6類 | 7類 | 8類 | 9類 |
化學成品及相關產品 | 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 | 機械及運輸設備 | 雜項製品 | 未分類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