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流動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市場流動性(market liquidity)
目錄 |
市場流動性是指在保持價格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達成交易的速度或者說是市場參與者以市場價格成交的可能性。
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通常從三個角度來度量市場流動性:關於市場流動性有多種計量方法,例如交易數量、交易頻率、價格波動幅度、市場參與者數量等。
寬度(Width)
寬度是指交易價格和市價的乖離,用買賣報價價差(quoted spread)來衡量。
買賣報價價差 = 做市商賣出報價(ask price)- 做市商買入報價(bid price)
差價越小,說明債券交易市場的競爭越激烈,因而債券市場的效率越高。
深度(Depth):它反映的是不會影響現行價格的市場交易量,可以用某一既定時間中有做市商交易訂單中的交易量來刻劃;也可以通過債券的過手率反映出來。
通常情況下,深度可以用如下公式來計量:
depth =best_bid ×Vbest_bid + best_ask×Vbest_ask
best_bid、best_ask分別表示最優買價和賣價(最優買價和賣價分別是盤中最高的買入報價和最低的賣出報價),Vbest_bid、Vbest_ask分別表示最優買價對應的數量和最優賣價對應的數量。
彈性(resiliency):指的是交易引起的價格波動恢復均衡的速度,目前似乎還沒有共同認可的較好度量方法,通常是觀察債券交易後恢復正常市場狀態(買賣差價、交易量)的速度。市場彈性的重要性在於,它刻划了市場的潛在深度,這一點單純從目前交易量很難看出來。
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在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BIS,1999)中,將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分為三類:產品設計的影響、市場微觀結構的影響、市場參與者行為的影響。按照微觀結構理論,市場微觀結構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將對市場流動性產生影響,我們將重點討論以下影響因素:
(一)交易機制
作為決定市場流動性的主要因素, 有關市場的交易規則和各種制度等市場構造起著重要的作用。 流動性由交易商響應其他交易商進行交易時提供, 在不同的時間, 這些交易商可以是做市商、場外代理商、買方機構和單個投資者。不同的交易制度,對市場流動性的提供是有差異的。
在做市商制度下, 指定的做市商通過連續的報出買賣價格和願意交易的數量對市場提供流動性。投資者對流動性的需求是通過提交市價委托單並且該委托單滿足做市商的買賣價格來實現。做市商具有保持交易連續性的責任。 做市商市場也稱報價驅動型市場。 報價驅動型市場被認為是能夠較好地提供及時性,即在給定的價格下,交易可以很快地執行。
在電子撮合制度下,沒有專門指定的流動性提供者, 流動性的提供是通過一個公開的限價委托單簿而提供的,如上交所和深交所等。在競價市場也稱委托單驅動市場上,由來自交易商的委托單,根據預先決定的交易規則進行匹配交易成交,從而對市場提供流動性。委托單驅動型市場被認為是能夠提供更加有效的價格發現。
(二)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顯性的交易成本包括交易的手續費和佣金。 隱性的交易成本包括買賣價差、稅金、市場影響力(market impact)成本和機會成本等。交易成本的降低會增強市場的流動性,而交易成本的增加會加劇流動性的損失,並且會導致交易商遠離市場。
(三)市場參與者的行為
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如風險水平、交易商對其預期的信心、對信息的敏感程度等都將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通常來說,當市場參與者變為風險厭惡時,市場流動性下降;交易商對信息的敏感度的變化也將影響市場流動性。
市場參與者的差異也會影響市場的流動性。 這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對資產價值的不同看法會增加或減少市場參與者的人數。 市場參與者的差異包括對風險的喜好和厭惡程度、對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同等,這種差異的存在使得市場參與者的投資組合呈現多樣化,因而能夠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相反,如果市場參與者都是同質的話,則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按照同一方式進行交易,將降低市場流動性。
(四)產品設計
市場上流通交易的對象是金融產品,產品設計的好壞也會影響市場的流動性。產品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市場參與者的需求。市場參與者是千差萬別的,其需求、偏好是有差異的,因此產品的設計不應千篇一律, 而應是豐富多樣的, 這樣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 不同類型市場參與者的需求。另外, 產品的設計應考慮便於其流通的因素, 就債券而言, 如記帳式債券遠比實物券更易於流通,無記名債券比記名債券便於流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