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榮智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Larry Yung)
荣智健
放大
榮智健
榮智健(Larry Yung)——2009年04月08日,宣佈辭去中信泰富主席一職,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將接任中信泰富董事長兼總經理。

目錄

榮智健介紹

  • 出生年月:1942年
  • 籍貫:江蘇無錫
  • 畢業院校:天津大學

  1942年,榮智健出生於中國近代著名的商業世家。1959年,考入天津大學電機工程系。1978年,隻身南下香港創業。1982年,與人歙為在美國創辦加州自動設計公司。1986年,加盟中信香港公司。1991年,榮智健完成對香港上市公司泰富發展的收購,並將其改名為中信泰富

  榮智健的未來之路是在他兒時鋪就的,但他自己相信是在後來的逆境中才真正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對於個人來說,我是沒有想靠父親來做些什麼,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並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榮智健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這樣說。然而他也承認,如果不受父親身世的影響,假如沒有新中國的背景,或缺乏他人的援助,他後來在香港不會取得輝煌的成果;最起碼,就不會有今天那麼大的規模。

  榮智健1942年出生於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另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對榮家,對榮智健,1949年是分水嶺,是他們走向新生活的開始。這一年,中國大陸解放,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個擁有近6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地上掀起了史無前例的、翻天覆地的變革。生活在新中國的經濟中心,而且本身又處在經濟領域的活動中心,榮家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要和新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那時候,榮家在上海的大宅院環境幽靜如畫,大廳典雅古樸,室內陳設著紅木傢具和昂貴的瓷器、古玩、盆景,廳堂當中高懸著李可染的《江南漁村圖》。榮智健小時候就在這裡度過。後來榮智健追憶青少年往事時說:“我們在上海的大房子是私產,家裡有許多個佣人和中、西菜廚師。家人出入常有專車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把實行公私合營當作對民族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條有效途徑,榮家在上海是當時最積極配合這一行動的。公私合營之後,榮智健的父親當時作為上海民族資本家的總代表,當選了上海市副市長。榮家在中國內地的企業已實行公私合營,家族中人一般就不再擔任直接的經營管理工作,下一代人似乎可以享受高股息帶來的優越生活,而不必從小吃苦。據一些當年認識榮智健的人回憶,那時十六七歲的榮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

  他十多歲時第一次開汽車,那是輛紅色皮座的開篷英國跑車。他經常開出去兜風、常請同學朋友去國際飯店、紅房子吃飯,很大方。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幼年的榮智健就表現出了他慷慨好客、自信自強的一面,這是他一貫的行事作風,也是他容易結交朋友,獲得幫助的原因所在。

  在國外的榮家親戚都說,榮智健一家當時在上海的生活不比他們差,也許還好一點。榮家境況的突變,是在榮智健上大學之後。1959年,榮智健在南洋模範中學畢業,適值父親從上海副市長任上奉調進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顧問。榮智健考入天津大學電機工程系。但大學第一年他幾乎沒有上過課。“每天要練球,課都沒法上。當時我是職業棒球手,先後代表上海隊和天津隊參加了兩次全國比賽,棒球生涯使我受到了磨練。”他說。

  雖然體育沒有成為他一生的職業選擇,但是對他的意志力、協作精神和體能的操練,是無法用其它東西所能取代的。

  雖然榮氏的私人企業已全部公私合營,榮家也非同一般,榮智健念大學時期,生活條件明顯優越於其他同學。 “在天津大學的時候,生活比在家裡時候要艱苦、嚴格得多,可是我卻有條件請大伙兒吃飯,上學校小食堂吃頓排骨,雖然貴一點,只要有錢,還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學們的眼中顯然是一個明珠。”榮智健回憶大學生活時說。

  1965年,榮智健畢業於天津大學電子工程系。學校生涯結束後,榮智健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帶著對新生活的嚮往,到了吉林長白山下的一個水電站實習。1966年,他被“下放”到四川涼山彞族自治州,接受“勞動教育”。

  榮智健於1978年前往香港創業,併在1986年加入中信香港。1991年,榮智健完成對香港上市公司泰富發展的收購,並將其改名為中信泰富。

  2009年,香港警務署搜查中信泰富公司總部,以調查2008年投資澳大利亞元累計期權巨虧事件。2009年04月08日,宣佈辭去中信泰富主席一職,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將接任中信泰富董事長兼總經理[1]

榮智健家族

  和榮氏家族鼎盛時候相比,榮智健的商業規模雖不可同日而語,卻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神話,榮氏家族這一中國近代史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迎來了一個新的飛躍。

  “這恐怕和他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歷史最悠久的財富家族一分子有關,家族的傳統使他能夠對財富有一個相對理性的態度。不至於把每一分錢都看得像下水道的井蓋似的,沒有窟窿就不去堵。”著名財經評論員郭松民這樣評價說。

  出身名門

  在福布斯羅列出的中國富豪中,絕大多數都是改革開放後白手起家,靠搞民營企業富裕起來的一代,他們的上一輩幾乎沒有一個像榮智健家那樣有權有勢。榮智健因此有著其他富豪無可比擬的家庭背景,他未來的成功之路早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鋪就了。

  少年時代的榮智健生活過得非常優越,即便是在解放後、50年代公私合營等重大時勢變遷和經濟衝擊的時候,由於榮家所處的特殊地位,都沒有對他的成長產生過負面的影響。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榮智健才十幾歲,就擁有了一輛屬於自己的紅色英國Singer敞蓬跑車。1959年,榮智健在天津讀大學時,正值大躍進,很多學生連饅頭都吃不起,榮智健卻能經常請他的同學一起去吃排骨。

  有許多人都認為如果不是他父親的影響,他在香港根本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沒有中信和他父輩的背景作為依托,榮智健的創業之路肯定要比想象中艱難。”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馬克鋒說。

  榮智健本人卻不這麼看,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於個人來說,我是沒有想靠父親來做些什麼,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並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這和大多數世家子弟的論調如出一轍。

  逆境磨練

  榮智健大學畢業時,隻身來到吉林省長白山水電站,從實習技術員乾起。在水電站,他從不擺富豪高幹子弟的架子,工作起來踏踏實實,而且非常平易近人,領導和同事們無不對他刮目相看。

  在水電站幹了還不到一年,政治鬥爭的無情使榮智健也受到了牽連,被髮配到極其偏遠的四川涼山自治州龔嘴水電站工作。

  榮智健在那裡呆了整整六年,幾乎什麼粗活都乾過,這樣的磨難是榮智健有生以來從未經歷過的,不光是他沒有,他的祖輩也沒有。他所遭遇的一切不幸不僅讓他看到了現實的殘酷,也使他從此養成了絕不向命運屈服的堅強性格,多年後他閃電般地在香港掀起一輪收購狂潮,跟這樣的性格不無關係。

  獨蕩香江

  1972年,榮智健回到北京,進入機電部電子研究所工作。又一個六年過後,他告別妻兒,持著單程探親簽證,獨自南下香港,開創了他新的事業徵程。

  他的堂兄榮智謙和榮智鑫早於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到香港定居,榮智健到來的時候,他們正準備辦一個電子廠,榮智健加入他們的行列,三兄弟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榮智健的第一筆創業資金是父親為他提供的100多萬港幣

  1982年,這家名叫愛卡的電子廠被美國一家大企業收購時,榮智健得到了720萬美元,是當年投資額的56倍。

  榮智健並沒有見好就收。坐享其成,這不符合他的做事風格。在他看來,這麼點錢在財閥遍地的香港,簡直算不了什麼,李嘉誠霍英東這樣世界級富豪才是他崇拜的偶像。他要像他們那樣,非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來不可,讓榮氏家族重新煥發青春和光芒。

  公司售出後不久,他便拿出其中120萬美元跟幾個在美國的工程師合作,在加州合資創辦了CADI公司,這是全美第一家專門從事電腦輔助設計軟體的公司。由於產品新穎,盈利豐厚,不到一年,就吸引到美國一家硬體廠商收購了28%的股份。

  兩年後,公司成功上市,股價一路狂飆,翻了40多倍,榮智健賺得盆滿缽滿,至少獲得4800萬美元,他的總資產超過了4億港元。

  在第三個六年裡,從100萬到4億,榮智健財富的增值速度像是搭乘了火箭。

  收購狂人

  榮智健跟榮宗敬有點相像,敢於冒險,有魄力,他1986年正式加盟中信(香港)之後一系列大膽的收購動作著實讓人看到了他雷厲風行的一面。

  榮智健上任之初,第一個大手筆就是以23億港元收購英資企業香港國泰航空公司12 .5%的股份。在收購之前,這一提議曾經遭到許多董事會成員的公然反對,因為當時世界航運業普遍低迷,香港航空市場也很不景氣

  為了說服他們,榮智健花了六個月做調查研究,他最後給出的解釋是“香港要繁榮,處處得靠運輸,不是輪船就是飛機,國泰已有幾十年的經驗,有一支優秀管理隊伍,發展潛力巨大。”沒想到北京總部在聽到他的彙報之後,不到5天就批准了,國務院還特地批准給他們8億人民幣的貸款作為運作資金。

  在嘗到了國泰帶來的甜頭後,1990年,榮智健又以5億港元購入港龍46.3%的股權,將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收進囊中。就在這一年,他進行中信(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以100億港元的高價收購香港電訊20%的股權,成為這家當時香港股票市場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榮智健的野心越做越大,對於覬覦已久資產高達70億港元的恆昌企業,他已經不再滿足於以前那種小規模收購了,而是想一口就把它直接給吞下。通過複雜的資本運作,他最終只用了40億港元的價格就拿下了這家資本大鱷。

  房地產、運輸、金融、電信、基建,榮智健執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業無所不包。

榮氏家族的百年沉浮

  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紅色資本家、中國首富。百年來,榮氏家族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王牌稱號,他們在商場上的縱橫馳騁,獨領風騷,也逐步為他們在政治上贏得了較高的話語權。

  “榮家是愛國資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後,獲得執政地位的共產黨對於這樣家族重視有加也是理所當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戎在接受《時代人物周報》採訪時說。

  家族奠基人

  榮家祖上就有人做過大官,曾經家世顯赫,祖父榮熙泰很小的時候就進入鐵匠鋪當學徒,成年後在外給人當賬房先生、當師爺,勉強養家糊口。

  由於家境貧寒,榮熙泰的長子榮宗敬在14歲時就不得不離開學堂,到上海南市區一家鐵錨廠當起了學徒。當時是1886年。比榮宗敬小兩歲的榮德生在私塾學校讀書,因為父親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認為他將來一定可以考科舉當大官。

  榮德生卻並不這麼想,他一直以哥哥為學習的榜樣,想早日為家庭分憂,三年後,15歲的榮德生乘著小木船從閉塞的無錫郊區搖進了喧鬧的大上海。

  在兄長的引薦下,榮德生進入上海通順錢莊做學徒,此時的榮宗敬則在另一家錢莊做學徒。這為幾年後他們和父親一起在上海鴻升碼頭開一個名叫廣生的錢莊打下了業務基礎。經營上的穩妥再加上從不投機倒把,兩年不到,榮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時,榮德生南下廣東,留下榮宗敬一人打理錢莊。在那裡他呆了整整一年,廣東人思想活躍,敢於開拓,善於經營,這些都使榮德生大受啟發。他發現,從外國進口物資中,麵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銷路非常好,而國內麵粉廠卻只有天津貽來牟、蕪湖益新、上海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裕四家。

  榮德生看出了麵粉行業的商機,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榮宗敬時,兄弟倆一拍即合。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榮氏家族事業邁出了其決定性的一步。

  農曆二月初八,榮德生挑了這一良辰吉日破土動工,地點是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取名保興,有保證興旺的意思,這是無錫歷史上第二家近代企業。17畝地皮,四部法國石磨,三道麥篩,兩道粉篩,這是麵粉廠的所有家當。

  從1914年至1922年8年間,榮家的麵粉產業發展迅速,其產量占到當時全國麵粉總產量的29%。這種高速度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產業史上也非常罕見。到抗戰前,榮家的麵粉廠已飆升到14家,另外還衍生出了9家紡織廠。

  “紅色資本家”

  “固守穩健、謹慎行事、決不投機”,這是榮熙泰留給兩個兒子的遺訓。兄弟倆一直以這句話來警戒自己,並因此在商場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每當資金緊缺之時,滬上一些銀行老闆甚至會主動上門爭相要求幫忙。

  “孔家、宋家都是當時上海灘數一數二的金融資本家,由於跟他們關係密切,銀根緊縮的時候,別人借不到,榮家卻可以借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馬克鋒說。

  榮氏兄弟性格迥異,榮德生處事慎重,考慮周密,而榮宗敬則敢於冒險,做起事來很有魄力,在兄弟倆默契配合下,榮家企業擴張步伐在不斷加快,漸漸地廠房就從華東鋪向了全國各地。

  1949年,榮氏家族內部出現了大震蕩,這一年也是個分水嶺,榮家由此走向低潮。國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幣值改革和限價政策,不久就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引起搶購狂潮,上海經濟漸趨癱瘓。

  上海產業界人士紛紛遷資海外,尋求新的出路。1948年11月,榮宗敬因其子出事,情緒一度陷入低潮,不久就將鴻豐二廠紗機及設備售與大安紗廠,他則去香港另設大元紗廠,最後遠走巴西,1990年客死他鄉。其弟榮鴻三、榮鴻慶和榮德生之子榮爾仁、榮研仁等也先後離開上海。

  資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內地的榮氏企業元氣大傷。這讓榮德生氣憤不已,“生平未嘗為非作惡,焉用逃往國外?”

  上海解放後,榮氏企業面臨困難,不僅資金緊張,原料也供應不足,國家通過發放貸款、供應原料、收購產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對榮氏企業予以大力扶持,實現了新的複蘇。

  “榮家之所以能一直這麼富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於處理跟政府之間的關係。”一位對榮家頗有研究但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者表示。

  正在隱去的第二代

  如今,榮氏家族已經有第五代了,除少數仍繼續留在大陸,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德國和港澳等地。

  在榮氏家族中,比較活躍的只有榮宗敬的幼子榮鴻慶一個。現任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長的榮鴻慶24歲即赴香港經營南洋紗廠,在經營55年後把事業重心轉向臺灣,該廠則交由其子榮智權打理。

  近年來,榮鴻慶經常來往於兩岸三地,為的是進軍大陸金融市場。一旦兩岸放開金融上的業務往來,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有望成為首家在大陸開分行的臺灣銀行

  在銀行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榮鴻慶還不忘在紡織這個老本行上爭取更多大顯身手的機會,和他的銀行發展策略一樣,他也把紡織業的觸角延伸到了大陸。 1990年,榮鴻慶就同姐姐榮卓如一起來上海,決定將南洋沙廠移機來滬合資經營,與當時的上棉二十二廠合資開設申南紡織廠。總投資3000萬美元的這家工廠是目前上海紡織行業最大的合資企業,榮鴻慶任董事長。

  儘管生意越做越大,卻難以抵抗歲月的侵蝕,已經81歲高齡的榮鴻慶,無論體力,還是精力都大不如從前。

  “智字輩”皆為商業翹楚

  榮智健的同一輩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大都事業有成,在海外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成為了繼承榮家衣缽、延續榮家商業輝煌的中堅力量。

  榮智健以外,“智字輩”里事業最成功的首推榮智鑫,其父榮偉仁是榮德生的長子,可惜英年早逝。榮智鑫在家排行老六,是榮偉仁最小的兒子,父親去世的時候,榮智鑫才5歲。15歲那年,他和家人一起來到香港。

  幼年喪父,榮智鑫的家境沒有榮智健那樣好,一切都只有靠自己。在美國麻省理工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後,榮智鑫在美國電話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工程師。三年後,他決定回香港“碰碰運氣”,用籌來的50萬港元跟幾個朋友在香港合伙成立了一家名叫美聯的煙草公司,專門代理美國牌子的香煙。

  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這家公司被一家美國企業收購,榮智鑫從中凈賺一億多港元。這時,榮智健還在四川涼山繼續他長達六年的“下放”生活。

  1975年,電腦業一度成為香港製造業中的熱門。榮智鑫及時抓住這個契機,投資200萬港元,成立了榮文科技有限公司,1982年7月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揭開了榮智鑫事業發展歷程新的一頁。

  榮文成立僅隔三年,榮智鑫又把掙來的一部分錢與其兄榮智謙合伙開辦愛卡電子廠,當年,榮智健初到香港,兄弟倆決定邀請這個遠道而來的堂弟一起加盟。

  如今,榮智鑫非常低調,很少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而那些身在異國的“智字輩”們的風光程度也絕不亞於榮智健和榮智鑫兩堂兄弟。榮智鑫的二姐榮智美,曾任德國尤尼可公司經理,有德國商界女強人之稱,自1954年定居德國之後,一直致力於推動德中兩國貿易的發展。

  榮爾仁的次子榮智寬,是巴西環球公司總裁,在巴西商界擁有崇高的威望,曾隨巴西總統和外交部長多次出國訪問。榮毅仁的侄女婿沙曾魯,長期在美國從事核能研究,在著名的阿崗研究所工作已長達20多年,是享譽世界的核能專家。

  寄望第四代

  “智字輩”大部分都步入晚年,比較年輕的榮智健也已經62歲了,榮家第三代傳人也將面臨著確立接班人的問題。

  事實上,榮氏家族並沒有將選才育才的範圍局限在家族內部,而是廣納賢才,並且非常註重教育和培訓,為企業長遠發展做鋪墊。

  自1919年到新中國成立,榮家先後開辦了無錫公益工商中學、上海中國紡織染工程補學校、江南大學、上海中國紡織染專科學校等,同時增設分設校內麵粉、機電、化工、數理、商業、農業等許多專業系統,約培養高級人才1200多人。可是榮氏家族本身就人才濟濟,所以解放前的榮氏各大企業一般都是由榮家自己人獨當一面。榮爾仁、榮德生的女婿李偉國、榮鴻仁等榮氏第二代傳人都曾在榮氏企業裡頭身居要職,是榮宗敬去世後榮氏企業後期發展的幾個主要推動者。

  自從榮氏家業轉成公私合營之後,企業也就不再屬於自己獨立掌管,榮氏對於接班人的培養也就不像以前那麼重視。直到1986年,榮智健加盟中信集團的時候,才重又讓人們想起了接班人的概念。

  而現在,真正能算得上榮氏家業第四代繼承人的就只有榮智健的後代了,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層名單上,榮智健的長子榮明傑和唯一的女兒榮明方都名列其中,從中不難看出榮智健對兩個子女的有意栽培。

  現年35歲的榮明傑1993年進入中信泰富,在包括榮智健在內的10名執行董事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比榮明傑小3歲的榮明方在中信泰富也已經工作了8年,負責中信泰富科技項目的發展。

  榮智鑫之子榮文淵和榮明傑一樣,有著與身俱來的商業天賦和野心,他不僅是方正數位的執行董事,還控制著榮智鑫創立的浩榮、榮文等多個公司。榮智鑫的女兒榮文蔚則是香港社交界的名媛,活躍於大小舞場派對。榮氏第四代的其他成員則生活在公眾的視野之外,媒體鮮有報道。

  看來,榮明傑和榮文淵都有望成為將來榮氏家族第四代的兩顆新星,再塑榮家百年基業的輝煌。(劉俊)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榮智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