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燈記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閃光燈記憶(flashbulb memory/flashbulb effect,FBM)也稱閃光燈效應
目錄 |
閃光燈記憶是自傳式記憶的一種,指對鮮明、重要的公眾事件(如某國總統被刺、奧運會、世界盃、北約空襲南聯盟、中國駐南使館被炸等)的記憶。具體是指重要事件發生時,人們不僅能記住此事件,還能記住與此重要事件不直接相關的信息,如當時的自己身處何地、與誰在一起、以及在做什麼等細節。
由於周圍環境中發生引人註目的重大事件而產生非常生動的記憶,這些記憶的細節豐富並且保持時間非常長。正如閃光燈一樣,不僅對閃光燈印象深刻,還能記住閃光燈照亮的區域。簡單來說,閃光燈效應是指個人對令人震撼的事件容易留下深刻而準確的印象。
Brown和Kulik首次提出FBM的概念,認為FBM是自傳式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指對與自己有關的生活經歷的記憶)的一個特例,人們可以記住首次聽到事件時的具體細節:如,聽到事件的時間、地點;當時和誰在一起;正在做什麼;聽到事件時有何感受等。
使用“閃光燈”一詞是因為人們認為這類記憶活動就象照相機的閃光燈一樣,能夠引起持久且栩栩如生的記憶;而該種記憶則用於描述對一種稀奇、新鮮、重要的私人事件(如畢業、結婚、分娩及個人不幸)或公眾事件(如9.11恐怖襲擊事件及剛剛發生的中國汶川的8級強烈地震)的具體形象記憶。這些記憶的情感內容在心理學領域已被討論了很長時間,如一些研究者認為伴有記憶的情感會強化這些記憶( Brown& Kulik, 1977)。
閃光燈記憶的分類[1]
FBM可分為三種理論模型:攝影模型(photographic model)、綜合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和情緒整合模型(emotional-integrative model)。
攝影模型(photographic model)認為事件本身以及其周圍的背景是以很真實的方式保存在記憶中,就像照片不加區別地保存主體和背景一樣。攝影模型的決定因素包括:事件的新穎性、驚奇性、重要性及其引起人們的情緒感覺狀態和外顯覆述。
綜合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認為FBM的決定因素分為影響FBM形成的因素(如情感反應、事件對個體的重要性及先前知識)和影響FBM維持的因素(如覆述)。綜合模型通過三種在時間上起作用並且能獨立或結合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來描述FBM的形成。
依據該模型(emotional-integrative model),FBM形成和維持過程為按照始發事件的新穎性和對個人的重要性對其進行評價。對事件新穎性的評價產生驚奇反應,驚奇性直接影響FBM,導致FBM的形成。
1)鮮明性
2)準確性
3)持久性
2012年,紐約大學的費爾普斯和赫斯特通過一項持續10年的研究,第一次揭示出閃光燈記憶是如何長期存在於大腦中。
2001年9月,“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的第三天,共有來自包括紐約在內的7個城市的3000多名美國人參與了閃光燈記憶研究。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講述他們“9·11”記憶的所有細節,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內心感覺。為了確定何種記憶能夠長期存在,研究人員又在襲擊後11個月和35個月之後對所有參與者進行同樣的研究。
據統計,大約有60%的人在1年之後仍記得很多細節,3年之後,這一比例降至50%,說明閃光燈記憶並不比其他類型的記憶更準確。但這並不會影響人們回想起“9·11”事件時的逼真性,也不會降低他們對記憶中細節的相信程度。研究發現刊登在《實驗心理學》雜誌上。
費爾普斯表示,逼真但不准確的記憶可能是大腦處理改變命運的重大事件的最理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記憶的延展性擁有很多益處。赫斯特說:“如果一個群體擁有共同的痛苦記憶,這有助於提高個體的群體認同感,將所有人緊密團結在一起。”
- ↑ 坎特威茨,羅迪格,埃爾姆斯著;郭秀艷等譯.實驗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