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自有資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銀行自有資金是指為銀行本身所有,並由銀行和支配的那部分資金。自有資金是銀行平衡和調節信貸收支的重要手段。
銀行自有資金可以用於彌補信貸收支缺口;可用於短期貸款或長期貸款;可用於流動資金貸款或固定資金貸款。
銀行自有資金由兩部分組成:
(一)國撥信貸基金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銀行存款會不斷增加,但申於生產的發展與商品流通的擴大,經濟單位對銀行貸款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而且往往是貸款的增加幅度超過存款的增加幅度。這是因為,一般誠來存款的來源,數量是相對穩定的,即只限於某一時期暫時閑置的那部分社會資金,而貸款的需求量則具有較大的彈性.為了滿足經濟的發展對信貸資金的需要,國家財政要在預算中撥付銀行一定數量的資金,作為銀行信貸基金,其撥付金額視銀行信貸收支差額大小及國家財權收支狀況而定。
(二)銀行稅後留利
銀行利潤是其貸款的利息收入加上其他業務收入(結算,咨詢,查詢以及其他委托、代理業務收費)減去存款利息支出及其他業務支出後的差額。
按照國家現行規定,銀行利潤的一部分以稅收形式上交國家財政,另一部分成為銀行的稅後利潤。銀行稅後利潤的絕大部分作為擴大放款的來源,成為銀行穩定的、可以永久使用的自有信貸基金。銀行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後,自有資金的來源基本上要靠稅後留利補充。
銀行自有資金的重要性[1]
在資本主義社會,銀行的自有資本由資金和公積金兩部分構成。資本指建立銀行的個人或集團的投資,如獨資銀行的個人資本、合資銀行的合伙資本以及大量常見的股份銀行的股份資本,它是銀行開業的前提條件之一。公積金指銀行不斷地從盈利中為擴大經營而提存的儲備金和為一定用途而提存的準備金,包括法定公積、一般公積和特別公積。
銀行自有資本,代表了所有者的利益,是資產總額減去非資本總額之差即凈值。
在信用經濟條件下,銀行自有資本的比例一般都不高。如美國商業銀行體系1980年末資本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只為6.8%,而且越是大銀行其比例越小。這是因為信用經濟在本質上就是負債經營,銀行不能只用自己的錢來放款,關鍵是能否維繫住信用經濟的償還性、轉性和流動性這條生命線。
為此,銀行必須註意保持和增強其清償能力,以避免周轉不靈和支付危機。要做到這一點,其方法不外乎減少壞帳和增加資本。也就是說,首先銀行必須以具有自償能力的票據貼現、再貼現及抵押放款為其主要放款方式,儘量少地採用信用放款方式。
- ↑ 陳德柱.對銀行自有資金的再認識.河北財經學院金融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