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運動療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運動療法(Exercise Therapy)

目錄

什麼是運動療法[1]

  運動療法是指以生物力學和神經發育學為基礎,採用主動和被動運動,通過改善、代償和替代的途徑,旨在改善運動組織(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等)的血液迴圈和代謝,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提高激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減輕異常壓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療壓力,糾正軀體畸形和功能障礙。

運動療法的作用[2]

  (一)基本作用

  運動療法主要通過神經反射、神經體液因素和生物力學作用等途徑,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產生影響和作用。其中包括:

  1. 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

  2. 提高代謝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3. 維持和恢復運動器官的形態和功能。

  4. 促進代償機制的形成與發展。

  (二)臨床作用

  運動療法是大部分康復治療計劃中的核心,其臨床作用主要為:

  1. 改善損傷、功能受限或失能患者的機體功能、健康狀態和整體感覺。

  2. 預防住院或手術後患者的併發症。

  3. 改善或保持正常人的機體功能和健康狀態。

  4. 預防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潛在的損害、功能缺失或失能。

運動療法的分類[2]

按肌肉收縮形式分類

  可分為等長收縮和等張收縮,它們有不同的特點。等張收縮又可分為向心性收縮和離心性收縮,等張向心收縮主要為白肌纖維收縮,等張離心收縮主要為紅肌纖維收縮,兩者交替訓練可有利於肌力的發展。離心收縮主要在於控制肢体墜落的速度,在太極拳、八段錦等民族形式的運動療法中最為常用。等長收縮常用於骨關節疾患的早期(如石膏固定期或關節炎症期)康復治療

  1.等長收縮

  (1)較好地增加肌張力。

  (2)不能訓練關節活動度。

  (3)主要訓練Ⅰ型、Ⅱa 型肌纖維。

  (4)對儀器無特殊要求。

  (5)全身疲勞不顯著。

  (6)姿勢穩定性不受影響。

  (7)運動中對力的評價由於速度為零而困難。

  (8)動作相對簡單,易掌握。

  (9)能在關節活動受限時進行。

  (10)訓練效果慢。

  (11)心理效果差。

  (12)可出現屏氣、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的現象。

  2.等張收縮

  (1)可增加肌張力。

  (2)能訓練關節活動度。

  (3)主要訓練Ⅰ型肌纖維。

  (4)對儀器有特殊要求。

  (5)全身疲勞較顯著。

  (6)對姿勢穩定性有一定影響。

  (7)運動中對力的評價容易。

  (8)動作較複雜。

  (9)不能在關節活動受限時進行。

  (10)訓練效果較快。

  (11)具有較好的心理效果。

  (12)一般不出現屏氣、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的現象。

  • 兩類運動比較:

  等長收縮訓練和等張收縮訓練各有優缺點:

  (1)等長訓練

  ①動作簡單,容易掌握。

  ②可用於訓練某些等張訓練不易訓練或很少能夠訓練到的肌群,如肩關節和髖關節的內收肌群。

  (2)等張訓練

  ①可在全關節運動幅度內進行訓練,並可較快獲得訓練效果。

  ②因為訓練者可直接看到自己所做的功,因此具有更好的心理學效果。

  ③有心臟功能障礙時,宜選用之。

按活動時用力方式分類

  可分為被動運動、主動-輔助運動、主動運動、抗阻運動。

  1.被動運動

  患者肌力3 級以下,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來完成運動或動作。外力可來自人力(治療師或患者健肢)、器械。

  (1)目的:增強癱瘓肢体本體感覺、刺激屈伸反射、放鬆痙攣肌肉、促進主動運動;同時牽張攣縮肌腱和韌帶、防止或消除肢体腫脹、恢復或維持關節活動範圍;為進行主動運動做準備。

  (2)應用:常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肢体運動障礙,包括癱瘓、關節功能障礙,以及需要保持關節活動範圍但又不能或不宜進行主動運動的情況。

  2.主動-輔助運動

  在外力的輔助下,通過患者主動收縮肌肉來完成的運動或動作。輔助的力量可由治療師、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這種運動是從被動運動向主動運動過渡的形式。

  (1)目的:逐步增強肌力,建立協調動作模式。

  (2)應用:用於肌力較弱尚不能獨立完成運動或因身體虛弱(疼痛)而不宜進行主動運動等情況。

  3.主動運動

  完全由患者主動用力收縮完成。既不需要外力輔助,也不需要剋服外來阻力。呼吸訓練、平衡訓練、協調訓練、牽張訓練、放鬆訓練等均為主動訓練。

  (1)目的:改善與恢復肌肉、關節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2)應用:在患者肌力有相當恢復(3級)時,即可進行。

  4.抗阻運動

  運動時需剋服外加阻力方可完成的運動。阻力可由人力或重物、器械提供。

  (1)目的:同主動運動,且更有效地增強肌力,消除局部脂肪積聚。

  (2)作用:適用於肌力達4 級以上的患者,主要用於創傷、癱瘓後期恢復肌肉的力量。

  5.按運動的目的分類

  可分為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牽張訓練和矯正訓練、平衡訓練和協調訓練、移行訓練、放鬆訓練、呼吸訓練、有氧訓練等。

  6.按神經生理髮育原理分類

  主要用於神經疾患的康復治療方法分類。可分為Rood方法、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本體感神經肌肉促進法(PNF)和運動再學習等。

參考文獻

  1. 物理治療.康復醫學.南京醫科大學精品課程
  2. 2.0 2.1 徐軍,張繼榮,戴慧寒編著.第1章 運動療法基礎 實用運動療法技術手冊[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運動療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