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地理方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Trade)
目錄 |
什麼是貿易地理方向[1]
貿易的地理方向是指各國(地區)在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即貿易主要在哪些國家之間發生,可以分為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和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
貿易地理方向的分類[2]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世界各國和地區及國家集團與一國的貿易額在該國的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國的市場分佈狀況及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及國家集團的經濟貿易聯繫程度。例如,我國大陸地區2006年前10位的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美國、日本、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東盟、南韓、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印度。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歐盟、美國和日本。與它們的貿易分別占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15.5%、14.9%、11.8%。由此可見,發達工業國家和地區仍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對象和伙伴。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的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及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例如,在附表2.1中看到,中國在世界貨物出1:3中的位次由1997年的第10位迅速攀升到2002年的第5位。這說明,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近年在迅速提升。
貿易地理方向的特點和作用[3]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點和作用:
1.對外貿易國別地區政策是整個外貿政策的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外貿政策的實施能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外貿國別地區政策與外交國別地區政策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和密切聯繫的,是體現和貫徹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
3.外貿國別地區政策是十分註重雙邊性和多邊性,既要考慮到對方可能採取的相應政策,也要考慮到第三方的反應,還要等慮同有關的國際呵比性、國際貿易慣例及國際多邊貿易協定相適應;
4.國別地區政策能對本國政府部門處理雙邊或多邊貿易關係,對外貿企業的貿易活動起州綜合性指導和規範作用。
貿易地理方向的多元化程度[4]
貿易地理方向的多元化程度主要指總出Vl的赫芬德爾指數和總進口的赫芬德爾指數,如果兩國的貿易密集度指數(X/GDP)相似,可以使用赫芬德爾集中度指數對比來衡量兩國出口地理方向多元化情況。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一定擁有數量最多的貿易對象國,且它們距離遙遠,並非地域上相鄰的國家。
假設X代表國A的總出口,其有n個貿易對象國。國家A出口地理集中度的赫芬德爾指數就是各個貿易對象國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即:
如果n個貿易對象國每國的出口值都相同,則赫芬德爾指數可以用Hfrac1n表示,出口值較小的國家對赫芬德爾指數的影響相對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赫芬德爾指數也可以用來計算進Ll。同樣,該指標也可以用來對外貿強省的指標進行研究。
解釋得十分地詳細,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