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期望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觀察者期望效應是認知偏見的一種。在科學實驗中,由於觀察者預期某些測試結果,於是無意識地以某種形式操縱了實驗步驟,或錯誤解釋實驗結果以達至他們希望得到的結論。觀察者期望效應能嚴重歪曲實驗結果,因此需利用雙盲方式進行實驗來消除這效應。
很多實驗經常是受觀察者期望效應影響而出現奇怪結果,尤其在以人類為對象的實驗。觀察者期望效應最常出現於超自然現象研究。
聰明漢斯(Clever Hans)是著名的觀察者期望效應例子。聰明漢斯是一匹懂得算術和做出各式各樣驚奇技能的馬,而事實上聰明漢斯不是真的懂得算術,而是靠訓練員和觀察者無意識下給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勢)得出正確答案。
在另一實驗,實驗人員事先告訴一群小孩他們培養了兩個實驗老鼠品種:一種聰明,一種呆笨,然後安排小孩觀察老鼠逃離迷宮。小孩報告聰明品種老鼠比呆笨品種老鼠更快逃離迷宮,而事實上所有實驗老鼠只是隨機挑選出來而已。
在20世紀的開始,一位重要的心理學家雨果·蒙斯特博格(Hugo Munsterberg)給大量聽眾,包括很多記者作過一次關於和平的演講。事後,他以如下方式對記者的見聞做了總結:
“這些記者坐在離講臺很近的地方。
一個人寫道,聽眾對我的演講感到非常驚訝,會場上鴉雀無聲;另一個人寫道,我經常被大聲的鼓掌打斷,在我講演的最後,鼓掌持續了幾分鐘的時間;
一個人寫道,在我的對手講話的時候,我經常微笑著;另一個人則註意到我的臉保持嚴肅,沒有一絲笑容;
一個人說到我的臉由於激動變得紫紅;另一個人則發現我的臉變得慘白(1908,p.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