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介權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網路媒介權力是網路空間中的行動主體基於互動關係對社會情境與問題進行意義闡釋與賦予,由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見,從而對個人和社會進行影響、操縱、支配的能力。
(一)網路媒介權力的生成路徑——同質交往
霍曼斯通過對小型基礎群體的研究發現,社會互動傾向於在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特征的個體之間發生。主體在網路空間中的活動也體現著同質原則,在網路的海量信息背景下,個體必須首先進行選擇性接觸,大多數個體都以有限幾個網站為自己的主要活動場所。一般而言,他們所選定的網站在風格定位和內容選擇符合他們的意志和趣味,網站成員與他們有相似的特征。總之,在與這些人的互動中能找到歸屬感和強烈的認同感。在樣:2N帖子巾,參與討論的多數成員都是“天涯社區”的深度用戶,他們中的?部分人同時身為兩個甚至更多團體的成員,這樣,依賴這些特殊的通路(格蘭諾維特稱之為“橋”).不同團體間的很多成員相互認識,從而為信息的激起式擴散提供了可能。叮見,網路主體間同質交往使社會網路具有更為突出的凝聚力,為網路媒介權力的產生提供了前提基礎。
(二)網路媒介權力的生成規則——感染機制
群體內的情感基礎能增強群體凝聚力但另一方面,一旦形成這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部分個體就會將群體意見作為自身行為決策的參照標準,從而在特定情境下表現出盲從、群體極化的非理性特征。英國社會學家格爾的相對剝奪感理論、法國社會tL.理學家勒龐的聚眾失控理論,此外還有模仿理論、感染理論、趨同理論等,都關註了集體行動中個人的特征往往被集體的特征淹沒、卷入非理性的狂亂之中的現象,尤其網路環境的匿名特性使主體的物理身份缺場,每個人都以符號的形式在網路場中出現,人們基於本能的破壞欲望及非理性特征表現得淋漓致。網路輿情的激發點大多是能引起公眾共鳴的敏感話題,如樣本帖子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跟帖無數,主要是因為“闢謠”話題在“7.23”事件中的強敏感度。普通個體由於緊張、恐慌、焦慮、憤怒等情緒會引發非理性的應激反應,從而使一個極小的事件在很短的時間內聚集起幾千人上萬人來,聚集起巨大的社會能量,致使網路輿論熱度快速上升。
(三)網路媒介權力的生成介質一一社會資本
如前所述,社會資本指行動者在行動中獲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會網路中的資源,當有價值的資源變成爭奪對象的時候,就可以把它3'1’J理論化為資本。網路主體間隨著互動的進行,會有一部分人脫穎而出,他們所傳播的信息會在更大範圍內獲得其他人的認同,使他們成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信息來源和領導者,即輿論領袖。如樣本帖子中的七個特殊主體,這些人一般擁有較強的社會資本。首先,具有結構性優勢,即初始位置較好。網路輿論領袖大多是現實社會中的公共人物,如傳統媒體的工作人員、評論員、作家、社會鋁人、官員等。其次,輿論領袖往往具有網路優勢,即占據靠近橋梁的位置,這個橋梁連接著那些處在相對較高等級位置上的行動者。由此輿論領袖也可以獲取嵌入在另一個關係叢中的結點的資源,具備了更便利的條件獲取最新最權威信息,增強議程設置的能力。
(四)網路媒介權力生成的量化體現——中心性
在互動的過程中,主體間在社會關係網中的中心地位在逐漸進行等級的劃分,量化體現為各主體所發佈帖子的回應程度。如樣本帖子所示,輿論領袖所發佈的帖子響應人數較多,且大多對其觀點持認同態度,帖子的仔活時間也相對較長。尤其出現觀點多元秘至相互衝突的情況時,意見領袖保持理性,以富於指導性的見解引發其他人共鳴,從而形成?個圍繞此主題開展的由回帖跟帖形成的互動鏈條,關於該議題的主導性觀點就會出現。
綜上所述,網路媒介權力的產生源於主體問的互動所產生的聚合效應。網路空間中的主體在互動過程中遵循著同質交往的原則,各主體由於所擁有的社會資:本不同,逐漸形成了中心性強弱的等級分化,中心性強的個體獲得的認同度高,中心性弱的個體被感染、同化,從而促進決定事件發展的主導性議題產生,對大眾輿論產生影響,網路媒介權力產生。網路媒介權力的生成路徑模型如下圖所示。
- 趙紅艷.基於社會網路分析法的網路媒介權力生成路徑研究[J].學術交流.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