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水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簡單地說,所謂綠色水電,就是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水電站。但這還遠遠不夠,“綠色水電”的含義就應該理解為:通過水電開發活動,達到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具體的說,就是運用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在保證工程效益、工程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促進社會和諧、保護生態環境、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1]
綠色水電的內涵[1]
(1)以人為本是根本出發點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基礎,以人為本就是一切以人為本位,為核心,把人置於發展的核心位置,把人的發展而不是物的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和核心。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人的發展,滿足人的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水電開發是人類經濟行為的組成部分,其目的也是為了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因此綠色水電最根本的出發點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並不是工業文明時期的“征服自然”、“人定勝天”的人類中心主義。以人為中心的價值判斷,在社會發展觀上局限於單純的追求經濟增長,其過程就是人類不斷地征服和掠奪自然,獲取物質財富。以這種發展觀為導向,西方工業化國家在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嚴重的負面影響。它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引起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調。
人類社會作為整個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其行為與自然環境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一方面它破壞了大自然中舊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建立了有益於人類的新的平衡。人類活動既可以加速地球錶面物質的進化和有序化過程,同時也可以導致和加速自然生態系統的無序化過程。當前環境問題的產生正是由於人類粗暴對待自然的結果。因此,人類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加以反省,建立一種新型的、“綠色”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以人為本作為綠色水電最根本的出發點,一方面意味著綠色水電是“為人”的,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綠色水電是“人為”的。
(2)和諧社會是最終目的
和諧,指事物發展處於協調、均衡、有序的狀態。和諧社會,指社會各要素處於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是指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迴圈、持續繁榮的社會形態,這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社會形態。
水利水電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運營,均要涉及到生態問題、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多方面、多系統之間的問題。大中型水電工程,不可避免地還要涉及到社會移民問題,如三峽工程等。如何解決移民的生活和就業、保證區域和地區的穩定與團結、達到多個系統之間的和諧、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綠色水電研究的最終目的。
(3)可持續發展是基本原則
水利水電工程對於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綠色水電建設既要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又要保證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水電的最終目的是要和諧社會,在其實現過程中的根本的衡量標準就是推動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生態環境保護是核心內容
環境不僅是人類發展的保障,更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綠色水電正是在全球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的背景下提出的,綠色水電的研究內容就是如何在發展中更好的保護環境,因此,綠色水電的核心內容就是生態環境保護。在實踐中就要求維護生態平衡,保證環境功能不破壞、環境質量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