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移植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結構移植法[1]
結構移植法是指把一領域的獨特結掏移核到另一領域而形成具有新結構的事物的方法。
結構移植法應用要點[2]
在利用結構移植法時,一是要從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尋求應用他物的合理結構;二是要廣泛研究事物本身的結構,尋求開發它的應用領域,從而去進行創造發明。
結構移植法的案例分析[3]
許多發明創造實際上是形態特征的創造,物體的功能往往是從結構上體現出來的。當某一事物的結構、功能與待要發明的事物所需功能相近時,該結構也許就能滿足目標的使用功能,正是這種相似性的存在,為結構移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案例1:竹館蜒與直升飛機。竹熔蜒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玩具。它是用竹片削成螺旋槳形狀,插在一圓桿上,當手搓動圓桿快速旋轉時,螺旋槳就可以飛上天。此玩具在明代時傳入歐洲,法國人稱之為“中國陀螺”。1878年,義大利人福拉尼尼造出了第一架直升飛機,飛行時間為20秒,高度為12米,其嚴重缺點是飛行時飛機會打轉。1939年,美籍俄國人西科斯基製造出一架“VS一900直升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但這架直升機也就是由一大一小兩個“竹晴蜒”組合而成。
案例2:任意角等分儀的發明。廣東省劉鴻燕同學移植了摺扇的結構,發明瞭“任意角等分儀”,從而解決了早已被數學家證明僅用圓規和直尺不能三等分已知角的世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