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社會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福利社會學是運用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分析社會福利問題的專門學科,屬於應用社會學的範疇。福利社會學的理論來源是近現代社會學家和社會福利思想家的有關論述。主要研究福利思想、福利對象、福利制度、福利政策、福利供給、福利實現方式、福利組織等社會福利發展中的基本問題,以及蘊涵在這些問題中的人與社會的關係、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發展與社會權利等深層議題。
福利社會學是社會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屬於應用社會學的範疇。它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社會福利的基本問題,包括社會福利思想、社會福利產生的緣由、社會福利對象、社會福利供給、社會福利的實現方式、社會福利組織、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政策等等。
從學科的特性來看,與福利社會學比較接近的學科有社會福利學、福利經濟學等。這三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比較接近或相似,但學科邊界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三者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不同。社會福利學是研究社會福利現象和規律的科學,是一門交叉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的應用社會科學。福利經濟學是從資源配置和國民收入兩方面來研究市場經濟國家實現社會福利所需具備的條件,以及為增進社會福利所需採取的政策措施的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其次,三者的學科歸屬和研究方法不同。福利社會學歸屬於社會學,運用的是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強調從人與社會的關係來分析社會福利,認為社會福利達致社會公平和促進社會整合。社會福利學屬於綜合的社會科學學科,運用的理論和方法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等,認為社會福利的目標體系、項目體系、資金和服務提供體系是其主要研究內容。福利經濟學則歸屬於經濟學學科,應用的是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認為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是增進社會福利的基本途徑。
社會福利思想是伴隨著人類的社會福利實踐而不斷發展的。不同的文化傳統和不同的政治制度產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所謂社會福利思想就是關於社會的福利制度和社會政策的思想理論表述。在一個社會中,雖然社會福利不是由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決定的,但是人們所持的道德信念和政治觀點,以及它們所代表的哲學價值觀,對社會政策和社會福利的實踐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因此,社會福利思想也可以看做是對各種社會福利現象和問題的哲學觀點,它提供給人們思考和解釋社會福利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形成對待社會福利需求的立場和態度,確立解決社會福利問題的政治道德原則等等。
社會學方法是社會學研究的指導原則、邏輯基礎、研究模式、操作程式、調查技術和手段等的總稱,由方法論、研究法和技術手段三個層次構成。福利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是在社會學方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福利社會學的研究一般有兩種做法:一是運用某一或若幹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建構自己的框架體系;二是同時運用各種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解釋、分析社會福利問題和社會福利實踐的發展。
大多數學者傾向於第二種,因為社會福利問題紛繁複雜,很難用一種理論和方法來統領,沒有哪一種能夠作為對福利進行社會學分析的統一而連貫的原則架構。
可作為福利社會學分析架構的方法很多:
1、制度主義——可用於揭示和解釋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原因、分析比較不同社會福利制度類型和說明社會福利制度的變遷;
2、結構功能方法——可用於解釋社會福利的社會建構功能等;
3、社會網路和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可用於社會福利供給的網路建構和分析,以及社會福利與社會發展關係的分析等。
作為一門應用學科,福利社會學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實踐性,不能離開這兩點來討論福利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福利社會學在研究方法上重視社會福利實踐過程的研究。要將實踐形態的社會現象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面向實踐的社會學”所強調的是,要將實踐形態的社會現象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實踐形態是社會因素的實際運作課程。
社會福利問題是處於社會結構中的現實,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展現和實現它的全部功能,因而具有實踐性和實踐的動態性特征。
第二,福利社會學強調日常生活的視角和對底層社會的關註。孫立平曾經從方法論上概括了三種社會研究模式,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日常生活”。自上而下的模式強調整體性、外部性的研究;自下而上強調從研究對象自身出發,並認為研究對象自身是完全自主的;日常生活模式將個人或群體的生活狀況看作是個人或群體與外部環境、外部因素互動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