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創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理念創新是指革除舊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維模式,以新的視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維模式,形成新的結論或思想觀點,進而用於指導新的實踐的過程。
理念創新從不同視角分析具有不同特點,其主要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1、客觀深刻性。
理念創新產生於客觀的實際需要和可能,根植於客觀實際。沒有客觀實際需要的理念創新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客觀實際可能的理念創新只能是異想天開。新理念的產生主要來源於社會實踐,不論是自身變革社會實踐的挫折和失敗,還是經驗教訓的概括總結,或者是來自外部的變革經驗和教訓。對實踐變革的探索,不斷提出新思路、新看法、新觀念,實踐推動了觀念的更新,理念的創新。理念創新的實質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具有深刻性,進而對社會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理念是對客觀對象的理性認知與概括,沒有認識就沒有理念,理念隨著認識的深入而產生變革。人類社會的認識歷史就是人類社會觀念不斷更新的歷史,它遵循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深化了的認識對社會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同時對社會實踐具有推動作用。理念創新既然是認識的深化,就要在認識深化方面下功夫,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註意總結實踐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不斷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行理性的認知與概括,促進認識的深化,實現創新。
2、繼承穩定性。
理念創新的前提是繼承,繼承是基礎,創新是結果。觀念的更新是以逐步進化的方式前進的,是基於對原有知識與經驗的認知,在對世界的求知、改造過程中,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抽象、提煉、升華過程。依憑對紛繁複雜變遷著的客觀需求,不斷調整自身的認知,改變自身的行為方式,使自身發展與客觀環境變遷相一致,提高自身生存與競爭能力。所以,觀念更新和理念創新都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即以繼承為起點,以適應時代為特點,通過內在的運行機制更新創新使其得到不斷發展。由於理念是人們基於知識與經驗而形成的關於客觀對象的理性認知與概括,新理念形成的參照物是人腦中原有的概念、想象、記憶和經驗,是以舊的信息基礎衡量、組合、規範新信息和新秩序的,因此,人腦的正常思維在固定的運作秩序內活動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反芻、慣性、定向等特點的思維定勢。理念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特質,文化的積澱性對理念的繼承和更新起某種決定作用,使理念創新具有繼承性和相對穩定性。
3、超越突破性。
理念創新的本質在於超越,在於對原有觀念的突破。這種超越和突破往往使人的思想和行為偏離社會和事物運作的常規,具有大膽探索客觀世界的精神品質。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超越既成現實,追求和實現理想的過程,是一個超越創新的過程。理念創新的過程實質上是破與立相統一的過程。“破”是對過時的或錯誤的觀念的否定和揚棄;“立”則是對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新理念的創立和完善。隨著對舊觀念的否定和懷疑,進一步發展到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從本質上認識到舊觀念與客觀規律不符合的實質,進而要突破和超越,進行理念創新。
4、動態發展性。
主客觀的統一是實現理念創新的根本。客觀事物的變化是必然的、經常的,人的理念也應隨其變化而變化。理念屬於精神現象,它是以主觀形式體現的,其內容是主觀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在實踐中,主觀形式與客觀實際不統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主觀認識的原因,即將主觀願望當作客觀實際,不註重理論聯繫實際,照搬他人的經驗模式等;二是客觀實際方面的原因,即理念所反映的實際情況發生了變化,或者所反映客觀事物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但其外部環境條件卻起了變化。
我把摘要裡面【不合時宜】的限定詞去掉,是因為舊有慣性思維不一定就不合適宜,這個詞用在這裡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