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腹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港口腹地(the hinterland of a port;port's hinterland),又稱港口吸引範圍
目錄 |
港口腹地是指港口貨物吞吐和旅客集散所及的地區範圍。現代化的港口一般具有雙向腹地,即面向內陸的陸向腹地和麵向海外的海向腹地。港口與腹地是互相依存,相輔相成的。港口的發展建設必須以腹地範圍的開拓和腹地經濟的發展為後盾,腹地是港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港口是腹地的門戶,港口的建設也對腹地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
港口腹地的分類[2]
根據港口吸引與輻射的區域不同,港口腹地可分為:
1)直接腹地和間接腹地
直接腹地是指通過運輸工具可以直達的地區範圍。間接腹地又叫中轉腹地,是指由港口吞吐並經另一地點中轉的貨物和旅客所到達的地區範圍。
在經濟發達、港口密集的國家或地區,腹地常常是交叉重疊的,它的邊界是模糊和不穩定的,並且隨港口及城市經濟實力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2)陸向腹地和海向腹地
陸向腹地亦稱背負型腹地,主要以內地為其腹地,腹地直接位於港口陸上交通的後方。海向腹地亦稱外向腹地。這種腹地不在城市交通的後方,而是面向海外呈扇形拓展的腹地。對大的海港或河口港來說,因同時面向海外和內陸,有兩個扇面,因而具有雙向腹地,既有陸向腹地也有海向腹地。
港口腹地與港口的關係[2]
港口經濟腹地是在地理環境和資源、交通、產品、市場等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間內,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緊密聯繫和相互作用的產物。任何一個港口都必須以一定的區域作為它的經濟腹地。沿海港口的經濟腹地的大小,以及其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作用的強弱,比其他港口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港口腹地為港口提供能量,使港口得以發展,而港口的發展反過來又刺激了腹地經濟的發展,同時擴大了腹地的範圍。一般來說,港口經濟能量的大小與其腹地半徑成正比。腹地是港口的支持者,是港口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港口是為腹地提供服務的重要功能區域。經濟腹地越廣,經濟能量越大,區域聯繫越緊密,港口就越有發展前途,同時,港口對腹地的影響也就越深遠,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強,其地位也就越重要。兩者之間是相互依托和吸引的關係。
世界上所有的河海大港,無一不擁有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經濟實力雄厚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