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利·格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傑利·格林(Jerry R.Green):微觀經濟學大師
目錄 |
傑利·格林(Jerry Green)是麥肯齊的嫡傳弟子,現任哈佛大學約翰·利瓦來特(John Leverret)講座教授、哈佛大學商學院大衛·威爾斯(David A. Wells)政治經濟學講座教授,1984-1987年任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1992-1994年任哈佛大學常務副校長。
格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均衡理論及其應該方面。1995年,他和馬斯柯萊(Mas-Colell)、溫斯頓(Whinston)合著《微觀經濟理論》,該書是迄今為止對微觀理論最全面的總結,是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
在阿羅、德布魯和麥肯齊的經典一般均衡模型中,人們具有充分預見的能力,市場也是完全的:具有不同物理特征、空間特征和時間特征的商品,都存在無成本的交易市場;對於每一種具有不確定性的“或有商品”,都存在完全的期貨市場。
但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期影響當前的決策,因此如何將不確定性、預期等因素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使其具有真正的動態特征,就成為1970年代擺在新一代一般均衡理論家面前的難題。格林的主要貢獻集中於此。
1973年,格林構造了一個兩種交易、兩個時期的模型,在第一個時期進行期貨交易,在第二個時期進行現貨交易。他假設在交易時價格是不確定的,交易者對價格有一個主觀的預期,且在該模型中納入了投機買賣。格林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了理性預期問題,證明瞭跨時均衡的存在性。
1975年,格林進一步研究隨機均衡的存在性、惟一性和穩定性。在一般均衡理論中引入時間、不確定性和理性預期,是對一般均衡理論的重大發展,為將一般均衡理論廣泛地應用於巨集觀經濟學和金融理論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此外,格林還致力於將一般均衡思想應用於諸如激勵理論等多個領域。1978年,他與拉豐合著《公共決策激勵理論》,該書是激勵理論的代表作。 1982年,他與南希·斯托基(Nancy L. Stokey)在《政治經濟學雜誌》合著論文《錦標激勵與合約激勵的比較》,該文運用一個風險中性的委托人和多個風險規避的代理人模型,研究了最優的激勵結構問題,考察了錦標激勵和合約激勵各自發揮作用的條件。
1986年,格林運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若代理人的信息依賴於其特殊經歷,委托人如何防止代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他討論了激勵理論中的重要原則(顯示原則)成立的條件。
1987年,格林研究在不確定條件下兩個人決策的事後可實現原則。人們根據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決策後,隨著事態的發展,信息會越來越多,以前的決策可能需要調整,但格林證明,公共的決策不會因新的信息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