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疊加原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杠桿疊加原理是Zhangge根據道氏理論及BillWilliams的相關理論,取其精髓經過疊加併進行有效地量化而成。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如下:當價位有效突破一條相對較長期的趨勢線,且形成張氏分形時,之後的價位運行空間將是張氏分形中K線實體的至少1倍。杠桿是指壓力線的有效破位;疊加是指價位未來預期的運行空間。
杠桿疊加原理的計算方法[1]
根據“杠桿疊加原理”的描述——當價位有效突破一條相對較長期的趨勢線,且形成“張氏分形”時,之後的價位運行空間將是“張氏分形”中K線實體的至少1倍。
杠桿疊加原理的計算方法:
(1)在向上的張氏分形中,當滿足杠桿疊加原理以後,目標價位Cn點的計算方法為:
註:公式中門為l時,表示第一目標價位;n為2時,則為第二目標價位;以此類推。其中(b的收盤價-a的開盤價)為a與b之間的K線實體。“杠桿疊加原理”中所說的“疊加”二字就是在a的開盤價上向上加上a與b之間的K線實體,所加的數量至少是1個實體的距離,也可以是n個。由於這種增加像是建築中的一層一層的疊加,因此取“疊加”二字,用來形象地描述杠桿疊加原理中未來價位的運行空間。
例一:當n為1時。
如下圖示例:(日經指數天圖2006-12-05至2007-01-23)
圖中a的開盤價=17070;(2006-12-26)
b的收盤價=17353.7;(2007-01-04)
C_1=17070-(17353.7-17070)×1=17070+283.7=16786.3
例二:當n為2時。
如下圖示例:(SP500月圖2005-05至2006-11)
圖中a的開盤價=1281.4;(2006-03)
b的收盤價=1310.81;(2006-04)
C1=1281.4-(1310.81-1281.4)×1=1281.4-29.4l=1251.99
C2=1281.4-(1310.81-1281.4)×2=1281.4-29.41×2=1222.58
(2)在向下的張氏分形中,當滿足杠桿疊加原理以後,目標價位Cn點的計算方法為:
Cn=a的開盤價+(a的開盤價-b的收盤價)×n
註:公式中n為1時,表示第一目標價位;n為2時,則為第二目標價位;以此類推。其中(a的開盤價-b的收盤價)為a與b之間的K線實體。
例一:當n為l時。
如下圖示例:(日經指數圖2007-02-14至2007-06-15)
圖中a的開盤價=17351;(2007-3-2)
b的收盤價=16642;(2007-3-5)
C1=17351+(17351—16642)×l=17351+709=18060
註:當n為2,為3,為4甚至更多時,計算方法類似。
杠桿疊加原理操作策略[1]
1.進場點的選擇
當市場的走勢形態滿足杠桿疊加原理以後,可以有至少3種方法選擇進場點。
(1)如果滿足杠桿疊加原理時,張氏分形是以基本形態出現,大多情況下可以直接在f之後的第一根K線的開盤價入場。其原因是由於基本形態的走勢明瞭、簡單,反轉或調整的力度較大,一般不會給交易者太多的思考時間,是“杠桿疊加原理”中較好的進場選擇點。如下圖所示。
(2)在回試趨勢線附近時進場。當K線f的收盤價收在趨勢線之外,且同時滿足杠桿疊加原理時,未來的趨勢雖然已經明顯可見,但短期的價位運行大多會回試趨勢線附近,進行一次類似“告別”式的確認,此種點位的出現恰巧給交易者提供一個較好的入場點。如下圖所示。
(3)在水平方向,回試K線a的開盤價附近時進場。當滿足杠桿疊加原理時,如果市場處於多、空其中一方處於較大的優勢時,B情形中回試趨勢線的可能就會減小,取而代之的是僅僅回試水平方向的強支撐位置——K線a的開盤價位置。因此,K線a的開盤點位應該也是一個值得密切關註的進場點。如下圖。
2.止損點的選擇
(1)在向上的張氏分形中,止損點放置在張氏分形中的最高點之上。
(2)在向下的張氏分形中,止損點放置在張氏分形中的最低點之下。
一般情況下,b經常出現最高或最低點,但前面曾經講過,張氏分形的極限點位經常是不固定的,因此交易者在此問題上要多加留意,如下圖所示。
3.出場點的選擇
當市場按預期運行到Cn點時,可以考慮部分獲利了結平倉。然後把止贏單設置在進場點以外或Cn-1位置,並繼續觀望或重新對市場進行分析及制定出新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