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權利話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權力話語(Power Discourse)

目錄

什麼是權力話語[1]

  權力話語是指馬克思和福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權力的概念,對文化研究和媒介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福柯那裡,“權力”的意思就是,我們如何把自己建構為一個客體,影響他人的行動;權力與知識具有密切的聯繫,它的顯現不是藉助於斷頭臺和軍隊,而是藉助於知識,體現於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福柯稱之為“統治性”。他對權力的研究為他的理論核心——弄清一種知識通過什麼方式得以在文明中產生轉換和發展,同時又為科學理論提出新的觀察領域,提出未曾涉及的問題和尚未發現的對象——提供了進入的最佳角度,也是他對當代理論的主要貢獻。

權力話語概念的起源與發展[2]

  1971年福柯出版了《話語的權力》,在這本著作里,他首次將權力理論引入話語理論(但福柯本人並不贊同),討論話語(知識)與權力的關係。他指出:“在任何社會里,話語一旦產生,即刻就受到若幹程式的控制、篩選、組織再分配。這些程式的作用在於防範它的權力和危險,把握不可預料的事件。”“若幹程式”即權力的形式,既包括外部的程式,也包括內部的程式。外部程式通過禁律、劃分、拒絕和確立真與假的對立,設定了一個對話語的限定和控制的外部排斥系統。內部程式中第一個原則是“評論”,它扮演著一個雙重的、相互聯繫的角色,通過汲取初始文本的多重或隱蔽的意義,構成新的話語。第二個是“凈化原則”,這是關於作者的概念,但不是關於寫作者本人,而是“一組作品的統一原則、意義來源和融貫焦點”。第三個原則是“學科”原則,它構成了對任何希望使用它的人都適宜的佚名體系:命題的彙集被視作一組真確的規則、界定、技巧和工具;一門學科就是構成新陳述、新命題的東西。除了這兩組程式外,還有在控制話語的第三組程式。這些程式與傳播它們的條件有關,這些限制系統中最醒目的可稱之為“儀式”:說話主體所需要的資格、手勢、行為、氛圍以及一整套與話語形影不離的符號。話語與這套禮儀的架構密不可分,因此,世界上沒有超脫世俗、不計功利的話語。話語籠罩在權力之下,人們沒有隨意談論的自由,而且在一定條件下,話語本身也可轉化為權力,真理就是一種權力話語。

  後來,福柯進一步認識到,權力不僅以消極的方式限制話語,也以積極的方式在創造話語。這在它所有概念中是最根本和最深遠的。福柯在1971-1972年開設的“懲罰理論與機構”課里,進一步提出了知識與權力的共生關係。福柯的權力話語的核心思想是:權力生產了知識,而知識效命於權力。我們社會中各種知識或學科體系都在權力關係中構出並維護和強化了這種權力關係,知識體系實質上是權力關係的符號化,由此知識與權力形成共謀關係。我們承認各類知識學科話語的同時,實質上便承認了隱藏在後面的權力的合法性。有了話語的產生、積累、流通及運作,權力關係才能在社會關係中產生,得到確立、鞏固和採用,並且使權力在那種關係中所運用的意識形態得以表達。話語既可以是權力的工具及作用,同時也可以是一種阻力:它既鞏固權力但又削弱及暴露權力,使其脆弱,使人們能夠反對權力。從這一觀點來理解的權力不是壓制性的,而是產生性的——它是一種積極的具有潛在的正面作用的力量,這種力量通過使用話語來創造及維護社會關係,而話語是通過表達來使這種關係“規範化”的。福柯的權力話語觀點和“權力分析法”,並非指向統治權的法律屬性、國家機器和與之相伴的意識形態,而是指向支配民眾和具體權力的操作者,指向臣服的形式和在局部系統運作的“權力機器”。這為當代後殖民主義理論通過邊緣話語的分析,在對國家權力的研究中起到了一種特別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揭露宗主國文化政治霸權的技術化實質開闢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法]米歇爾•福柯,莫偉民譯:《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三聯書店,2003
  2. [法]米歇爾•福柯著,謝強,馬月譯:《知識考古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權利話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