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素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這個概念最先由英國學者ER·Leavis和他的學生桑普森於1933年提出,有8O多年的歷史。新媒體(New Media)是在1998年5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召開的年會上首次被提出的。如今,媒介素養的內涵進一步豐富,經歷了從最初瞭解認識媒介,到後來思考分析媒介,再到今天利用媒介參與社會生活,並創造傳播信息的過程,形成了新媒介素養。
國內學者宦成林認為,新媒介素養是指在基於web2.0所構建的一個具有社會性、個性化和主體性特征的全新媒體生態環境下,學習者為融人和適應這種新環境所備的使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陳敬新口認為,新媒介素養需在原有媒介素養的基礎上,融入新媒介接觸使用能力、批判取捨能力、互動交往能力和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
從國外來看,美國新媒介聯合會在2005年曾把新媒介素養定義為“由聽覺、視覺以及數字素養相互重疊共同構成的一整套能力與技巧,包括對視覺、聽力力量的理解能力,對這種力量的識別與使用能力,對數字媒介的控制與轉換能力,對數字內容的普遍性傳播能力,以及輕易對數字內容進行再加工的能力。
2006年,Jenkins等人提出媒介素養技能包括扮演角色、行動、模仿、挪用、多任務、分佈認知、概括智慧、判斷、媒介導航、網路技能、協商。詹金斯。認為,新媒介素養應該被看作是一項社會技能,被看作是在一個較大社區中的互動方式,而不應該被簡單地看作是用來進行個人表達的技巧。他將青少年應該具備的新媒介素養總結為11大核心技能,即:
(1)游戲能力,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與周圍環境進行試驗的能力;
(2)模擬能力,解釋與建構真實世界進程的動態模型的能力;
(3)表演能力,利用替代性身份來達到即興創新目的的能力;
(4)挪用能力,進行有意義的採集與再加工媒介內容的能力;
(5)多重任務處理能力,在事先毫無準備的狀態下,具有迅速監測周圍環境並能抓住事件細節的能力:
(6)分佈性認知能力,具有與那些能夠擴展我們智商的工具進行富有成效的互動的能力;
(7)集體智慧能力,為了完成共同目標而與其他人共用知識、交換想法的能力:
(8)判斷能力,具有評價不同來源信息的可靠性與可信性的能力;
(9)跨媒介導航能力,具有處理不同媒介形態的故事與信息流的能力;
(10)網路能力,具有尋找、整合以及傳播信息的能力;
(11)協商能力,具有在不同網路社區間穿梭的能力,具有識別和尊重不同觀點的能力,具有理解與遵循替代性規範的能力。
以上11項新媒介素養的核心技能不僅僅是青少年,而且也是任何一個想要在網路社會中生存的人都應該掌握和具備的基本技能。新媒介素養的11項技能,幾乎每一項都在強調個體與他人之間的交流,每一項都在強調個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互動,其核心精神就是在虛擬網路世界中個體應該具備的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即”新媒介交往能力”,也就是利用新媒介來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由受眾對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到新媒介的交往能力,傳統媒介素養開始向新媒介素養轉向,媒介素養研究也在發生著有史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範式轉型。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強調新媒介素養的時候並不是要否定或者捨棄傳統媒介素養,而是在傳統媒介素養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媒介素養要求,兩者是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取代。
- 李冬霞.我國網民新媒介素養研究綜述(A).軟體導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