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拓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拓印(Inscription Rubbing)

目錄

什麼是拓印

  拓印也稱"拓石",也指現在的"碑帖"。就是把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拓印浸濕,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一張黑地白字的拓片就複製完成了,這種複製文字的方法。它是將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紙、墨拍印出來,以便保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

拓印的來源

  拓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公元前兩千年重要大事記載便已被鐫刻於骨板或青銅亦有刻於磚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圖像者,唯用於長篇碑文最多之質材當推石料。在若幹為保存權威性著述而實行之大型計劃中,以自公元605年起至1096年完成,將400餘萬言佛經鐫刻於7137件石牌或石碑一事最具規模。在此之前,自公元175年至183年,儒家七經二十餘萬言已被刻於46面石碑之正反兩面,以此為東漢學子學人和學官建立並保存了斯等著述之標準模板。嗣後六朝亦各有鐫刻儒家經典之舉,而以18世紀末之清朝總其大成。殿堂廟宇所在處之峭壁岩面,亦悉被用來鐫刻巨型宗教語句。關於拓印術的起源,歷史上沒有記載,迄今為止說法不一,難以定論。大多數人認為,拓印術始於東漢熹平年間。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拓印術的出現肯定是在紙張發明之後才出現的,並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現。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術已經很發達,這也說明瞭在這之前,拓印術就出現了。到了唐代,拓印術就與更發達了,不僅有民間進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的也專門成立了拓印的機構。

拓印的步驟[1]

  1、用鉛筆勾勒畫稿並區分色調。

  2、根據畫稿的圖形以及色調關係製作模板,用模板遮擋畫面的亮色區域。

  3、將拓包蘸少許顏色先在廢紙上按壓數次,待紗布上的顏色均勻時再沿著模板遮擋的邊緣拓印,由淺到深、層層重疊。4、換另外的模板,遮擋另一部分,重覆拓印至畫面完成。

  註意:畫面亮色的部分由模板遮蓋而成,暗部和中間色調部分是層層拓印而成。拓印時要多做幾個不同顏色的拓包,拓包上的紗布可選用不同粗細的紗布或其他有吸水性紋理明顯的布料,可產生不同的肌理。用色耍濃淡相宜,拓包上不可蘸色過多。

拓印方法的變化

  有關拓印方法的變化,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文字正體與反體方面的變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寫的凹下的文字,後來發展的石刻是反寫凹下去的文字;另一個變化是石刻上下的拓印轉向木刻上的拓印。

拓印與雕版印刷

  拓印這種方法,與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即它們都需要原版、紙、墨等條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複製文字和圖像。就印刷複製術而論,它的出現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在紙上刷印的複製方法,已經具備了印刷術定義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藝技術,把它視作雕版印刷的雛形,是比較適宜的。

  然而,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陰文,而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陽文,複製下來的拓印品和雕版印刷品,前者為黑地白字,而後者則為白地黑字。而且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速度上也遠不如雕版印刷,因此,它還不能看成一種印刷方法,它只能看成是雕版印刷的雛形。現存最早的拓片“溫泉銘”拓本製作拓本系先將濕紙覆於銘文錶面,以兔毫毛筆將其壓入每一凹陷之刻製作拓本痕。

參考文獻

  1. 王強,李玉波,楊劍主編.二維形態設計基礎.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拓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