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帳款帳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應收帳款帳齡(Age of Receivables)
目錄 |
應收帳款帳齡是指從銷售實現、產生應收帳款之日起,至資產負債表日止經歷的時間間隔。簡而言之,就是賬面上應收賬款的未收回的時間。
應收帳款平均帳齡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收回賒銷帳款的能力。應收帳款平均帳齡越大,說明企業收回賒銷帳款的能力越差;反之,說明企業能有效地收回本企業的應收帳款。應收帳款平均帳齡的計算公式為:
應收帳款平均帳齡= | 應收帳款平均餘額 | |
平均每月賒銷額 |
應收賬款賬齡分析中存在的問題[1]
- 1、賬齡段劃分過於寬泛
《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將應收賬款的賬齡劃分為四段,即1年以內、1年至2年、2年至3年和3年 上。這也是我國至今唯一明確應收賬款賬齡劃分的法規, 筆者認為上述劃分過於寬泛;理由有二:
一是漠視了應收賬款的本質特點,即賬齡越長,回收的可能性越小;二是忽視了應收賬款的性質,即應收賬款是流動資產.而不是長期資產。
- 2、賬齡分析精度不夠
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銷貨方通常會給購買方一定的付款信用期,超過付款信用期的應收賬款稱作逾期應收賬款,應收賬款的真正風險就在於此。筆者認為.不考慮應收賬款是否逾期而籠統進行賬齡分析.在深度上是遠遠不夠的。
- 3、賬齡認定缺乏標準
錶面看來.賬齡分析很簡單,不存在標準不標準的問題,實則不然。為了說明閘題,舉兩個實務中經常碰到的例子。
例一:A公司1999年12月31日應收B公司貨款100萬元,賬齡為2年以上;2000年12月增加應收B公司貨款50萬元;同月B公司支付30萬元(B公司沒有明確該30萬元是支付以前年度購貨款,還是2OOO年度新發生的購貨款),A公司2000年12月31日應收B公司貨款餘額為120萬元。
實務中,由於對上述A公司收到的30萬元沖以前年度應收賬款,還是沖當年度應收賬款存在分歧於是得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賬齡分析結果 認為應該沖以前年度的賬齡分析結果為:3年以上應收賬款為7O萬元,3O天以內應收賬款為50萬元;認為應該沖當年度的賬齡分析結果為:3年以上應收賬款100萬元,30天以內應收賬款為20萬元。
例二:A公司2000年12月31日應收B公司貨款10萬元,賬齡為3年以上,B公司2000年12月31日應收C公司貨款也是10萬元,但賬齡為2年以上。A B、C三家公司2000年l2月31日簽訂債權債務轉讓協議.A公司原來應向B公司收取的貨款.改向C公司收取 實務中.由於對應收賬款賬齡的概念認識不一致,對2OOO年12月31日A公司應收c公司的貨款的賬齡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第一種認為是3年以上,理由是該筆貨款從銷售實現、產生之日起,已過了3年A公司還沒有收回;第二種認為是2年以上,理由是從C公司的角度來看:購貨款沒有支付的時間超過2年;第三種認為是30天以內。理由的A.C公司的債權債務關係是在2000年l2月才成立。
- 4、賬齡披露存在隨意性
從現狀來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年度問披露不一致,如當年年報各賬齡段的餘額年初數與上年年報年束數不一致等:二是當年年報披露的各賬齡段年初年末信息彼此矛盾,如年韌賬齡1年以內和1—2年應收賬款餘額的合計數小於年末賬齡2-3年應收賬款餘額等。
應收賬款賬齡的建議[1]
- 1、科學劃分賬齡段
充分考慮應收賬款的本質特點和應收賬款的流動資產特性,按照賬齡的增加,逐步加長各賬齡段的間距 參照國際上的通常做法,將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細分成30天以內、30—60天、60—120天和120—360天四段。
- 2、實行賬齡雙重分析
既分析賬齡, 又分析賬齡中的遣齡,把賬齡的數量特征和質量特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從而使企業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有用。
- 3、明確賬齡確認標準
賬齡認定只能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也只能由政府來制定.為此.筆者呼籲儘快出台這方面的規定,使會計實務有章可循,會計信息口徑一致.增強應收賬款數據資料的可比性
- 4、嚴肅信息披露
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決不能想怎麼披露就怎麼披露,要確立應收賬款信息披露的標準,千萬不能成為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盲點,成為美化企業資產質量的調節器。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