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複雜經濟學(Complexity Economic)
目錄 |
複雜經濟學與經典經濟學對立。複雜經濟學認為經濟是一個複雜系統,不均衡的、不確定的、非線性的、永遠在進化,經濟是一個進化的複雜系統。
由美國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W.Brian Arthur)提出。
經典經濟學中,所有的經濟現象都會在均衡值的附近波動,市場也總是可以在均衡點附近實現穩定的發展,這是經典經濟學的基本論斷。
但我們知道,人不能完全理性,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是根據當前的環境做出的最優行為,所以複雜經濟學認為,非均衡才是常態和現實,經濟體系一直向著均衡靠攏,但卻從來都不可能達到均衡的。
複雜經濟學是一門超越了均衡層面的經濟學理論,認為經濟不是確定的、可預測的、機械的,而是依賴於過程的、有機的、永遠在進化的。
複雜經濟的六大特征[1]
分散的交互作用。經濟中發生的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由大量的行為主體的相互作用決定的,而這些行為主體是分散的且極可能是異質性的、並行採取行動的。任何一個特定的行為主體的行動,都依賴於他所預期的一定數量的其他行為主體的行動,還依賴於所有行為主體共同創造的聚合狀態或總狀態(aggregate state)。
沒有全局性的控制者。經濟中沒有全局性的、可以控制行為主體之間的交互作用的實體。如果說有控制,那也是通過行為主體之間的競爭和協調機制實現的。經濟行為是由法律制度、行為主體承擔的角色,以及相互之間不斷變化的聯結來實現調和的。同樣地,經濟中也不存在萬能競爭者,即可以利用經濟中的一切機會的一個行為主體。
交叉分層組織。在經濟中,存在著很多層次的組織和互動。任何一個給定層級的“單元”,通常都要成為構建下一個更高層級的單元的“構件”。經濟的整個組織不僅是層次化的,而且在每個層次上都存在許多複雜纏結的交互作用,或者說聯繫或交流渠道。
連續適應。隨著行為主體經驗的不斷積累,行為、行動、策略、產品等,全都不斷地被修訂、調整,或者說系統將不斷地適應。
永恆的創新。隨著新的市場、新的技術、新的行為模式、新的機構等不斷涌現,新的“利基”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而且,填補一個利基的行動本身也可能會創造新的利基。這導致的結果是持續的、永恆的創新。
非均衡的動力學。由於新的利基、新的潛力、新的可能性等不斷地被創造出來,經濟的運行會遠離任何最優或全局均衡。改進總是可能的,並且確實經常發生。
具有這些性質的系統,通常被稱為“自適應非線性網路”。這個術語是約翰·霍蘭德創造的。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這種自適應非線性網路隨處可見: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生態系統,以及經濟系統。自適應非線性網路的一個基本要素是,它們不是簡單地以刺激-反應的形式採取行動。恰恰相反,它們有預期。特別是,經濟行為主體會形成預期。他們會建立經濟模型,並利用這些模型來進行預測,然後在預測的基礎上採取行動。註意,這些“預期模型”既不一定要明確,也不一定要連貫,甚至也不一定要相互一致。
- ↑ 布萊恩·阿瑟;斯科特·佩奇.《複雜思維八部曲》.天津湛廬圖書有限公司.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