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同輩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同輩效應(cohort effect)

目錄

什麼是同輩效應

  同輩效應,又叫群夥效應,某個群體與其他不同年齡段的群體的差異是由這個群體成長時的相似的文化背景、社會風俗、價值觀、經歷、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等影響造成的,而不是由真正的心智上的發展帶來的。[1]

  指同齡人群體因生活在類似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經歷類似的歷史事件而對群體成員發展產生的影響。同年出生的人,其基本背景相同或非常相似,包括營養、受教育水平、大眾媒體的影響、科學技術對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的改變都很相似,因而具有某些一致的認知。不同同輩之間,其背景狀況及經歷不同,在認知上表現出差異。[2]

同輩效應的普遍性

  同輩效應是發生在同輩群體中的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同輩群體又稱同齡群體,是一個由年齡、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社會地位等方面較為接近的人所組成的非正式群體。同輩群體通常是自發形成的,成員間的關係沒有明確的規定,並且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同一群體有著明確的目標、共同的價值觀、強烈的歸屬感,但卻沒有明確的角色分工,整體而言是一種以想象為紐帶而結成的鬆散的虛擬群體。同輩群體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們交往頻繁,時常聚集,彼此間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在某些方面遠遠超過父母和教師以及家庭其他成員的影響。

同輩效應的影響[3]

  同輩效應提供了對於歷史方面影響的有效例證。所謂歷史方面的影響,就是與特定的歷史時刻有關的生物和環境影響。例如,在“9·11”恐怖分子襲擊世貿中心期間生活在美國紐約市的人們共同承受了由此帶來的生物和環境上的挑戰(Bonanno et a1.,2006;Laughame,Janca,&Widiger,2007)。相反,年齡方面影響是對特定年齡階段的個體產生相似作用的生物和環境影響,而無論這些個體是何時何地成長起來的。例如,身體發育成熟和絕經等生物學事件,對於所有社會中的個體,都是發生於相同年齡階段的普遍事件。同樣,諸如開始接受正式教育之類的社會文化事件也可被視為標準的年齡方面影響,因為在大多數文化下,該事件在兒童6歲左右時發生。

  非常規生活事件是指在某一時刻發生於特定個體生活中的特殊、非典型事件,而類似的事情卻不會在這個時間段發生在大多數人身上。例如,一個6歲兒童的父母在~場車禍中喪生,她因此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非常規生活事件。

同輩效應的體現

  同輩效應在受眾對媒介的選擇上也有體現,例如報刊以年齡層次進行受眾定位,有兒童類報刊、少年類報刊、青年類報刊、老年類報刊等,就是為了通過同輩效應吸引各自媒體的主流受眾。青少年群體更傾向於通過網路進行交流和溝通,接收和發佈信息,而他們的父輩則習慣於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電視廣告中俊男靚女的青春形象和時尚產品的宣傳更容易博得同齡青少年的好感,而朴素的老大爺老大媽形象對保健藥品的宣傳則更容易獲取老年人對藥品效果的認同,這些都是同輩效應在廣告傳播中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Cozby, P. C. .Method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Tenth Edition:New York, NY: McGraw-Hill,2009
  2. 劉京林等編著,傳播中的心理效應解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05,第206頁
  3. (美)羅伯特·費爾德曼著;蘇彥捷,鄒丹等譯,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髮展 第6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08,第10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nonameh.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同輩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