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勞動力所有制結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勞動力所有制結構的含義[1]

  勞動力分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所形成的數量比例關係。

  廣義的勞動力所有制結構指勞動力在整個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作為財富歸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所形成的結構,例如:勞動力個人所有制、勞動力農奴主所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制結構等。

  狹義的勞動力所有制結構指,在一定時期內,勞動者在生產經營中,其勞動力相對或絕對屬於不同所有者所形成的結構。例如:我國在不同經濟所有制並存的條件下,勞動者若被雇主雇佣,則形成的在生產經營時間內,勞動力的雇主所有制;若就業於國營、集體單位則是勞動力的國營單位或集體單位的公有制;若勞動者從事個體經營,則形成勞動力個人所有制的狀況。由此而形成了勞動力的國營、集體、雇主、個人所有制結構;勞動力所有制結構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其次,受現行經濟政策就業政策以及個人狀況的影響。研究勞動力所有制狀況,並採取適合的政策加以引導和調節會起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什麼是勞動力所有制結構[2]

  勞動力所有制就是對勞動力的占有和支配關係。勞動力所有制結構包括主體和客體及其他們之間的關係。作為主體,它是指生產關係經濟利益的承擔者;作為客體,它是指單純的人自身的自然力。勞動力所有制結構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但是,這個主體和客體卻既可以由一個人來同時承擔,又可以分別落到兩個人身上。所以,勞動力雖然不能離開勞動者的身體而獨立存在,但它並非必然為勞動者所有。勞動力對其所有者的社會經濟上的歸屬與勞動力對人體的自然生理上的從屬,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力所有制結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