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需求相似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偏好相似理论)

需求相似理論(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目錄

什麼是需求相似理論?

  需求相似理論又稱偏好相似理論(preference similarity theory)或重疊需求理論(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是瑞典經濟學家斯戴芬·伯倫斯坦·林德(Staffan B. Linder)於1961年在其論文《論貿易和轉變》提出的。

  林德認為國際貿易國內貿易的延伸,產品的出口結構、流向及貿易量的大小決定於本國的需求偏好,而一國的需求偏好又決定於該國的平均收入水平。這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

需求相似理论
放大
需求相似理論

  一.一種產品的國內需求是其能夠出口的前提條件,換句話說,出口只是國內生產和銷售的延伸。企業不可能去生產一個國內不存在擴大需求的產品。

  二.影響一國需求結構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高收入國家對技術水平高、加工程度深、價值較大的高檔商品的需求較大,而低收入國家則以低檔商品的消費為主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所以,收入水平可以作為衡量兩國需求結構或偏好相似程度的指標。例如高爾夫球在歐美是普及運動,但在發展中國家卻不是代表性需求。

  三.如果兩國之間都有共同需求品質的情形,我們稱存在重疊需求。兩國消費偏好越相似,則其需求結構越接近,或者說需求結構重疊的部分越大。重疊需求是兩國開展國際貿易的基礎,品質處於這一範圍的商品,兩國均可進口和出口。

  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對消費的需求的質和量都會提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對先進的資本設備需要越高。因此兩國人均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兩國間貿易範圍可能最大。但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差較大,需求偏好相異,兩國貿易則會存在障礙。

  若兩國中一國具有某種產品的比較優勢,而另一國沒有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則兩國無從發生貿易。因此,各國應當出口那些擁有巨大國內市場的製成品,即大多數人需要的商品,一國在滿足這樣一個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可以從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國家獲得出口該類商品所必需的經驗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國家之間的貿易量是最大的。基於該理論,企業首先應選擇國內市場巨大的產業進行出口貿易,同時最有可能發生在偏好相似的國家之間(往往是相鄰國家市場),因此,國際化經營往往表現為漸進式。漸進式國際化經營的產業往往是國內外需求偏好相似的產業,根據林德爾的理論,國際貿易被視為國內貿易的延伸,因此產業一開始往往表現為國內經營,待國內市場飽和後或因偶然機會(被動地)才向外延伸到國際市場,根據需求偏好相似原則,首先選擇的是相鄰國家市場,而後才是全球市場。

  林德還認為,一國將出口那些國內需求規模大,或如他所聲稱的“具有代表性的需求”的產品。按其所述,這種結果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廠商往往對國內生意的機會更敏感;發明、創新也往往由國內市場沒能解決的問題所激發;對新產品的不斷改進也只有在為國內消費者的接受的情況下,才能帶來顯著的成本降低。

需求相似理論的基本觀點

  代表性需求理論的基本觀點是,重疊需求是國際貿易產生的一個獨立條件。兩國之間的需求結構若是越接近,則兩國之間進行貿易的基礎就越雄厚。當兩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時,則重疊需求的範圍也就越大,兩國重覆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為貿易品。如果各國的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則由於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覆需要的商品便不斷地出現,貿易也相應地不斷擴大,貿易中的新品種就會不斷地出現。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國家,互相間的貿易關係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懸殊,則兩國之間重覆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貿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需求相似理論的假設條件

  需求相似理論兩個假設條件:

  1、需求結構不同的假設(或稱消費者行為假設):假設在一國之內,需求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決定。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費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費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費者收入水平相同,則其偏好也相同。一般情況下,一國對該國平均檔次的商品的需求量最大,其成為代表性需求。

  2、兩國需求重疊的假定:廠商根據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與需求結構來決定其生產方向與內容,而生產的必要條件是對其產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兩國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則兩國的需求結構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兩國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則他們的需求結構也必存在顯著的差異。

  ①國內生產的產品有富餘,有能力向國外出口產品。

  ②兩個國家的偏好相似,需求結構接近,或者說需求結構的重疊部分越大,兩國間的貿易量就越大。③兩國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則需求結構相似,需求重疊部分就越大,兩國間的貿易 量就越大。

  在此基礎上,貿易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一國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對工業製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恩格爾定律)——帶動本國工業製成品生產增加,結果使產量的增加超過了需求的增長,從而有能力出口——對於這類產 品,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國家才會有較多的需求,因而出口對象國是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相似的國家,這樣就使得兩國間貿易量增大。 林德的理論從偏好相似和重疊需求的角度,對發達國家之間的北—北貿易的快速發展作出瞭解釋,所以稱為“重疊需求論”。

需求相似理論與要素稟賦理論的區別

  代表性需求理論與要素稟賦理論各有其不同的適用範圍,要素稟賦理論主要解釋發生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產業間貿易(Inter- industry trade),即工業品與初級產品或資本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之間的貿易;而重疊需求理論則適合於解釋發生在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製造業內部的一種水平式貿易。因此,重疊需求理論是對要素稟賦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需求相似理論的意義

  1.需求相似理論表明,收入水平相近的國家之間存在產業內貿易的基礎

  2.需求相似理論對於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迅速發展的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具有特別的意義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需求相似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