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主觀生產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主觀生產力[1]

  主觀生產力亦稱主體生產力也稱活的生產力、活勞動生產力,是指作為勞動的主體的人的生產力

主觀生產力和客觀生產力[2]

  主觀生產力和客觀生產力概念相對應。按照存在形式的不同,馬克思勞動生產力區分為主體生產力和客體生產力馬克思說:“人始終是主體”,在生產中,“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在生產力系統中,人的要素雖然也包括在實體性的要素之中,但是,人不是一般的物質實體,而是具有特殊能動性的物質實體,作為主體的人的主體性,就是人的自覺能動性或創造性。人是生產力系統中的“硬體”、“軟體”、“斡件”的創造者和操作者。沒有人的主體生產力,生產力的“硬體”就會成為一堆死物,生產力的“軟體”不會轉化為直接生產力,“斡件”也發揮不出它的運籌作用。主體生產力固然重要,客體生產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二者在相分離的情況下只是可能的或潛在的生產力。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把它們結合起來,它們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結合起來,才從可能的生產力變為現實的生產力。主體生產力是以人本身的自然力為基礎,併在分工協作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主體生產力的提高,一方面表現為人本身的物質力量的發展,特別是人的智力的發展。在社會生產發展的過程中,勞動者呈現著不斷智能化的趨勢。這種新的力量使勞動的個人生產力提高。另一方面表現為分工、協作的擴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這種生產的社會結合形式的發展,又把智能化所提高起來的勞動的個人生產力轉化為更高水平的勞動的社會生產力。主體生產力就是在主體與客體交互作用,在個人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矛盾運動中形成併發展的。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謝潔萍.試論綜合生產力[J].《浙江學刊》.1998年05期
  2. 張志誠.生產力經濟學辭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主觀生產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