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帕累托最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目录

帕累托最优概述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 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最优回答的是效率问题。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用效率来评价总体经济运行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会受损,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总量肯定能上升,那么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能使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1]

  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判断一种状态是不是帕累托最优,但我们却不能将两种帕累托最优进行比较。换言之,如果两个都是最优,那么,哪一个更优?经济学没有办法判定。也就是说,如果要判定哪一个更优,需要加入经济学之外的东西——价值观[2]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则(或80/20法则),则是由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根据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本人当年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得推论出来的。

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一: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二: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人们通常也把能使至少一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资源重新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所以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已不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消费的帕累托最优[1]

  帕累托最优要求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

  按照帕累托最优标准,消费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应该是两个消费者所拥有的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当这个条件满足时,消费者已经不可能通过改变产品的分配使一部分人的效用增加,同时又不使其他人的效用减少,这正是帕累托最优的判断标准。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1]

  帕累托最优要求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的投入达到最优。

  对于两种产品而言,生产两种产品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当满足这个条件时,生产要素在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使某些生产者的产量增加,同时又不使其他生产者的产量减少。

一般的帕累托最优[1]

  一般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任何一位消费者心目中的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

  MRT_{XY}=MRS^A_{XY}=MRS^B_{XY}

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都自动满足,这一结论便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律,即竞争性的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

  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律:每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都可以通过适当在消费者之间分配禀赋后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来达到,即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分配与效率问题可分开考虑。      影响:帕累托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它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界定公平,并站在效率的角度来衡量资源配置的结果, 因此是效率意义上的公平。诚然, 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难以实现绝对的帕累托公平, 但是通过效率的提高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帕累托公平, 正是基于此, 帕累托公平对重新认识现行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大庆石油学院
  2. 经济学原理.第六章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第二节,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7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6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帕累托最优"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回复评论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12月27日 16:11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智库百科是众网友共同构建,您也可以参与贡献,使其更完善,更有价值,欢迎您参与

回复评论
122.0.77.* 在 2008年12月28日 10:09 发表

我赞同上述评论

回复评论
116.207.189.* 在 2008年12月30日 20:58 发表

怎么还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回复评论
116.10.196.* 在 2009年1月13日 23:09 发表

慢慢看用心看,总会看懂的....

回复评论
219.144.222.* 在 2009年2月2日 16:34 发表

呵呵,我觉得挺全面的,不难懂。有例子就更好了,可以帮助理解。概念的东西,虽然看懂了,但是太抽象。还是很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慷慨提供,比课本强多了~~

回复评论
222.247.53.* 在 2009年2月17日 13:54 发表

写得挺好的。。很专业。。

回复评论
131.114.153.* 在 2009年3月16日 04:23 发表

挺好,这个网站上的介绍都很清晰,慢慢看看就成

回复评论
61.190.100.* 在 2009年6月19日 17:11 发表

个人觉得理解此概念要着重从一种状态的角度去体会,而不要局限在我们中国的咬文嚼字上去,此文释义的很清晰嘛。。。。。。

回复评论
220.165.27.* 在 2009年7月24日 22:52 发表

当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就是经济学家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这句话我在这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书上却说对!到底对不对呀?谢谢

回复评论
222.95.47.* 在 2009年10月14日 23:39 发表

对与不对关键看你的立场。这个命题其实并不深奥神秘,也并不单纯的是什么经济学命题,他首先是社会学中关于伦理的命题。自然科学中的能量守恒早定律就给出逻辑上一样的定义了。

或者我们更简单的说,首先,你认为什么是最优。是以一种公共道德都认可的标准为最优,还是以极少数人认为的最优为最优。如果以后一种为最优选择,我们毫无疑问的可以推导出抢劫是达到最优的手段。当然了,帕累托先生总不方便自己说抢劫最效率,所以呢,把自己的想法包装一下,让各位自己去推。如果大家看明白其中道理而否定他,那么起码帕累托可以说自己是学术错误而非道德错误

回复评论
Adawang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14日 23:58 发表

220.165.27.* 在 2009年7月24日 22:52 发表

当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就是经济学家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这句话我在这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书上却说对!到底对不对呀?谢谢

帕累托最优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理论,它的成立构建在一个个完备的假设基础之上.改进帕累托最优条件时,一个人的福利的上升,其他人则不变,最终的社会福利是上升的.所有人的境遇都是可以改善的.

而你所说的,应该是指"零和效应",用中国俗语说就是"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个人的所得必定以另一个的减少为代价,最后总和正负为零.当下,解决这种问题我们选用"合作",以化解彼此的损失,寻求共赢的状态.

希望可以对你有用.

回复评论
58.20.46.* 在 2009年10月30日 17:02 发表

那我想问问,网上炒得很热的集资然后摇号买房,这个过程中通过摇号或者说是抽签来决定房子属于谁,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呢?

回复评论
59.50.206.* 在 2009年11月11日 13:41 发表

从我的理解帕累托最优是这样的:你有10个小时做3件事,刷厕所、洗衣服、复习功课。这10个小时就所谓的资源。

我们有不同的分配10个小时的方式:刷厕所1个小时、洗衣服2个小时、复习7个半小时,即1:2:7。

但如果你必须要2个小时刷厕所、2小时洗衣服、2小时复习功课,那么这样的分配并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刷厕所的时间不够、造成了厕所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要将分配时间进行改变,而使时间分配的更好,这个改变过程叫帕累托改进。

如果你的分配时2:2:6这样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时间而受到损害,而复习功课得到利益最大(这就是至少有一个变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3:3:4这也是帕累托最优,因为你让3个工作都获得了更多的时间而变得更好。

比如这是家长回来了,说检查工作,发现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这是他只知道,你一定给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时间。但他不会知道你的时间分配是2:2:6还3:3:4,这就叫做两种帕累托最优不能比较。

知识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对,请指正

回复评论
59.50.206.* 在 2009年11月11日 14:02 发表

上面说的可能不清楚

从我的理解帕累托最优是这样的:家长给你10个小时让你做3件事,刷厕所、洗衣服、复习功课。这10个小时就是你所拥有的资源。

前提是这样的:刷厕所需要2个小时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个小时、复习功课也需要2个小时。必须保证这些基本的时间,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没有利益损害。

10个小时的时间你可能有多种分配方式。当然,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可能会这样分配:刷厕所1个小时、洗衣服2个小时、复习7个半小时,表示为1:2:7,那么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刷厕所的时间不够、造成了厕所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要改变分配时间的方式,而使时间分配的更好,而每一个工作都不受损害,这个改变过程就叫帕累托改进。

比如我们按照2:2:6。这样的分配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时间而受到损害,而复习功课得到利益最大(这就是至少有一个变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这也是帕累托最优,只不过这是3个工作都变得更好。

这时家长回来检查工作,发现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这时他知道,你一定给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时间,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优。但,他不会从工作的完成情况知道你的时间分配是2:2:6还3:3:4,这就叫做两种帕累托最优不能比较。

知识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对,请指正

回复评论
212.198.108.* 在 2009年12月6日 19:58 发表

有了楼上的例子就不难理解了,谢谢

回复评论
114.93.235.* 在 2010年1月7日 13:31 发表

这么清楚还有人不明白。。。。。你不妨随便拿本微经书看下图形推导~

回复评论
113.105.10.* 在 2010年1月7日 15:45 发表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12月27日 16:11 发表

智库百科是众网友共同构建,您也可以参与贡献,使其更完善,更有价值,欢迎您参与

欢迎大家贡献啊,别人写了出来就值得赞扬了。共同完善才更好嘛!

回复评论
Elevel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月8日 10:58 发表

再對上邊的例子進行補充說明。

爲什麽說帕累托最優之間不大具有可比性,需要價值觀進行衡量?引用上例。

所有的工作(刷廁所、洗衣服、複習功課)只要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所以有剩餘的4個小時可以做別的事情。如果是個愛乾淨的人,那麼TA可能會把時間用在刷廁所和洗衣服上,那麼3:3:4可能是最優的,但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那麼2:2:6可能才是最優的。而對于一個酷愛學習的人,那麼0:0:10可能才是最優的帕累托法則(挨駡就挨駡了,因為現在挨了罵,但是以後可以用更高的分數得到更好的利益)。

這個東西其實在小學做算術題應用題的時候大家都做過,就是如何總共你能背多少東西,現在有N不同重量不同價格的物品,需要你背走去買,你需要怎麼分配這些東西才能達到最大收益。而且玩過網遊的人都應該知道怎麼整理自己的背包的~~

大家都在生活中使用,只是很多理論寫的很深奧。一般人和權威之間就是缺少像權威那樣的總結和語言的簡化。

回复评论
125.85.244.* 在 2010年1月13日 16:54 发表

词条解释+案例分析,终于让我想通了。看来真理是越辩越明啊

回复评论
AJQ-葛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2月18日 13:38 发表

涉及N多微观经济学知识哦!~!

回复评论
123.124.173.* 在 2010年3月4日 19:42 发表

写的挺好的,对我有帮组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

回复评论
119.145.150.* 在 2010年3月5日 10:56 发表

116.207.189.* 在 2008年12月30日 20:58 发表

怎么还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我也看不懂,对我来说,微观都是这么变态。。。头疼

回复评论
222.71.6.* 在 2010年3月8日 01:01 发表

220.165.27.* 在 2009年7月24日 22:52 发表

当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就是经济学家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这句话我在这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书上却说对!到底对不对呀?谢谢

因为前提是“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就是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标准,所以“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所以前面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而“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后就不是“帕累托最优”了,表述上殊途同归。

回复评论
王涛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8日 11:45 发表

58.20.46.* 在 2009年10月30日 17:02 发表

那我想问问,网上炒得很热的集资然后摇号买房,这个过程中通过摇号或者说是抽签来决定房子属于谁,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呢?

这只是一种让众人心服的做法。如果有潜在利益的话,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公平。

回复评论
115.170.79.* 在 2010年5月6日 11:23 发表

王涛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8日 11:45 发表

这只是一种让众人心服的做法。如果有潜在利益的话,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公平。

集资买房,是一种交易,也是一种资源配置过程。交易的方法或者说契约是多种多样的。契约的建立过程则是博弈的过程。不同的最终契约对应资源的不同配置方式,显然,大多数契约不是帕累托最优。这和市场结构、管制政策甚至购房者的偏好都有密切的关系。

回复评论
125.83.115.* 在 2010年5月22日 10:33 发表

我不喜欢这个理论,大自然都达不到,更何况是经济学!可以思想柏拉图,但是不可能经济还能柏拉图

回复评论
202.115.125.* 在 2010年6月12日 12:15 发表

嗯,很不错,顶一下

回复评论
109.91.111.* 在 2010年8月29日 21:51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如果这种解释都看不懂,还是回家种地吧

回复评论
Taijiok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9月17日 17:33 发表

经济学研究通常都是在一种假设条件下进行。帕累托最优也是一种假设,它对我们实际工作、生活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思考方式,让我们用这种思想来对工作、生活效率等进行改进,使我们现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回复评论
Lyf2tw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29日 07:54 发表

这个跟运筹学方面关系蛮大的

回复评论
123.123.50.* 在 2010年12月8日 21:12 发表

59.50.206.* 在 2009年11月11日 14:02 发表

上面说的可能不清楚

从我的理解帕累托最优是这样的:家长给你10个小时让你做3件事,刷厕所、洗衣服、复习功课。这10个小时就是你所拥有的资源。

前提是这样的:刷厕所需要2个小时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个小时、复习功课也需要2个小时。必须保证这些基本的时间,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没有利益损害。

10个小时的时间你可能有多种分配方式。当然,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可能会这样分配:刷厕所1个小时、洗衣服2个小时、复习7个半小时,表示为1:2:7,那么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刷厕所的时间不够、造成了厕所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要改变分配时间的方式,而使时间分配的更好,而每一个工作都不受损害,这个改变过程就叫帕累托改进。

比如我们按照2:2:6。这样的分配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时间而受到损害,而复习功课得到利益最大(这就是至少有一个变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这也是帕累托最优,只不过这是3个工作都变得更好。

这时家长回来检查工作,发现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这时他知道,你一定给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时间,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优。但,他不会从工作的完成情况知道你的时间分配是2:2:6还3:3:4,这就叫做两种帕累托最优不能比较。

知识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对,请指正

讲得很清楚 谢谢

回复评论
122.224.175.* 在 2011年1月26日 14:51 发表

同时一部分人也负起来了。

回复评论
124.112.36.* 在 2011年2月17日 14:53 发表

220.165.27.* 在 2009年7月24日 22:52 发表

当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就是经济学家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这句话我在这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书上却说对!到底对不对呀?谢谢

帕累托最优是一种饱和状态,当到达这种状态时,整体情况再无法优化,除非以损伤某部分人的利益为前提。 貌似是这个意思吧

回复评论
121.18.52.* 在 2011年4月7日 05:55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个人的无知,不要转嫁于外部。

回复评论
58.246.74.* 在 2012年1月12日 11:23 发表

那么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百万富翁送给乞丐一块钱后,社会总福利(效用)会增加吗?

回复评论
219.140.147.* 在 2012年2月5日 21:44 发表

59.50.206.* 在 2009年11月11日 14:02 发表

上面说的可能不清楚

从我的理解帕累托最优是这样的:家长给你10个小时让你做3件事,刷厕所、洗衣服、复习功课。这10个小时就是你所拥有的资源。

前提是这样的:刷厕所需要2个小时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个小时、复习功课也需要2个小时。必须保证这些基本的时间,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没有利益损害。

10个小时的时间你可能有多种分配方式。当然,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可能会这样分配:刷厕所1个小时、洗衣服2个小时、复习7个半小时,表示为1:2:7,那么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刷厕所的时间不够、造成了厕所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要改变分配时间的方式,而使时间分配的更好,而每一个工作都不受损害,这个改变过程就叫帕累托改进。

比如我们按照2:2:6。这样的分配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时间而受到损害,而复习功课得到利益最大(这就是至少有一个变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这也是帕累托最优,只不过这是3个工作都变得更好。

这时家长回来检查工作,发现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这时他知道,你一定给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时间,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优。但,他不会从工作的完成情况知道你的时间分配是2:2:6还3:3:4,这就叫做两种帕累托最优不能比较。

知识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对,请指正

谢谢你的例子

回复评论
117.136.33.* 在 2012年4月9日 07:26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没这么复杂,我一句话给大家通俗的解释吧,大家记住就好:任何事情,确保他不会变得更坏的情况下,再考虑努力使得他变的更好,也就是没有损害

回复评论
112.13.232.* 在 2012年5月27日 20:14 发表

谢谢楼上的解释

回复评论
126.114.108.* 在 2012年7月7日 11:48 发表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12月27日 16:11 发表

智库百科是众网友共同构建,您也可以参与贡献,使其更完善,更有价值,欢迎您参与

你也是个没水平的人,对于那些付出劳动的人,表示下尊重

回复评论
119.161.238.* 在 2012年8月29日 13:47 发表

很好,能再通俗点就更好了。

回复评论
203.116.198.* 在 2013年10月12日 15:52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我同意你的看法,好的学问是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的。

回复评论
222.192.184.* 在 2013年11月3日 13:26 发表

124.112.36.* 在 2011年2月17日 14:53 发表

帕累托最优是一种饱和状态,当到达这种状态时,整体情况再无法优化,除非以损伤某部分人的利益为前提。 貌似是这个意思吧

你好。你书上说的对,指的是当达到帕累托最优最优的时候,想提升一部分人的处境就必须要以牺牲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这句话是对的。这其实是对帕累托最优的肯定。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也就是此时无法使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提升而不损害其他人利益。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复评论
61.157.97.* 在 2013年11月12日 10:54 发表

见解独到,不过用简体就更好了

回复评论
209.147.144.* 在 2014年2月2日 03:00 发表

已经很通俗的说法了,看不懂得是不是一点经济方面的知识都没有。。。

回复评论
61.190.213.* 在 2014年3月4日 15:29 发表

220.165.27.* 在 2009年7月24日 22:52 发表

当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就是经济学家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这句话我在这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书上却说对!到底对不对呀?谢谢

对的

回复评论
171.214.230.* 在 2014年7月23日 22:10 发表

58.246.74.* 在 2012年1月12日 11:23 发表

那么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百万富翁送给乞丐一块钱后,社会总福利(效用)会增加吗?

富翁拥有百万,乞丐身无分文,这种情况本身就不是分配的帕累托最优。 你的问题并不严谨,以下有两种状况:

当一位富翁送给一名乞丐一元钱,1元对于富翁来讲不值一提,对乞丐而言犹如救命稻草(当然现实生活中1元可能用处不大,这里只是在一种极其贫困的状况下的相对描述)。这是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但另一种情况下,一位富翁送给每一名乞丐一元钱,就算每位富翁都送给每个乞丐一元钱,但富翁的数量绝对大大少于乞丐。对于富翁个人而言这笔钱就是损失,违背了“再不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这个前提。所以不会出现帕累托最优。

回复评论
61.142.114.* 在 2016年9月9日 11:07 发表

从此以后,非损人不能利己。

回复评论
112.247.192.* 在 2016年11月29日 18:36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那只能说明你平时的知识储备太少,作者已经用很基础的术语在解释了。

回复评论
220.188.85.* 在 2016年12月28日 00:20 发表

2小时看说明,2小时零件,2小时组装,还剩4小时,也能生产两台。

回复评论
140.207.63.* 在 2017年5月22日 16:10 发表

220.165.27.* 在 2009年7月24日 22:52 发表

当经济运行已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就是经济学家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这句话我在这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书上却说对!到底对不对呀?谢谢

我们老师说帕累托最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存在,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提升部分人的福利的同时必定会侵犯他人的利益。

回复评论
93.45.64.* 在 2017年6月27日 21:42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这个词条写的很清晰明了了 对于科学就要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不是什么通俗

回复评论
去外星 l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5月12日 17:57 发表

我和我女朋友去吃饭,各点了两道菜,恰好我俩点的菜里各有一道是自己不喜欢的。于是我和她进行交换,发现交换的那道菜太合口味了,这里就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在不损失任何一人的效用情况下,通过交换使得至少一个人(这里是我俩)效用(对这顿饭的感知)都提高了,还是很好理解的吧。

回复评论
220.249.99.* 在 2018年8月28日 19:50 发表

59.50.206.* 在 2009年11月11日 14:02 发表

上面说的可能不清楚

从我的理解帕累托最优是这样的:家长给你10个小时让你做3件事,刷厕所、洗衣服、复习功课。这10个小时就是你所拥有的资源。

前提是这样的:刷厕所需要2个小时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个小时、复习功课也需要2个小时。必须保证这些基本的时间,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没有利益损害。

10个小时的时间你可能有多种分配方式。当然,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可能会这样分配:刷厕所1个小时、洗衣服2个小时、复习7个半小时,表示为1:2:7,那么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刷厕所的时间不够、造成了厕所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要改变分配时间的方式,而使时间分配的更好,而每一个工作都不受损害,这个改变过程就叫帕累托改进。

比如我们按照2:2:6。这样的分配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时间而受到损害,而复习功课得到利益最大(这就是至少有一个变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这也是帕累托最优,只不过这是3个工作都变得更好。

这时家长回来检查工作,发现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这时他知道,你一定给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时间,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优。但,他不会从工作的完成情况知道你的时间分配是2:2:6还3:3:4,这就叫做两种帕累托最优不能比较。

知识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对,请指正

既然做完每件事都只需要2小时,总共6小时就可以做完所有的事,那么2:2:6的分配和3:3:4的分配有什么差别呢? 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不可能说刷厕所本来只需要2小时,你用了3小时会做的更好吧, 应该说10小时时间不足以完成所有的任务,我们需要在10小时内尽可能多的完成任务

回复评论
M id b630a044b3659d2705c3eab23c7c68ee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2月26日 19:36 发表

。。。我感觉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这样解释的,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d(ŐдŐ๑)

回复评论
113.57.245.* 在 2018年12月29日 17:16 发表

61.129.178.* 在 2008年12月25日 08:26 发表

写这个词条的人肯定是一个没水平的人,因为它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条,只会卖弄专业词汇,换句话说这样的解释对懂与不懂的人都毫无帮助,只能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增加对作者的反感。

呵呵,人家也没说这是通识解释,本来就是面向学术群体的好吗?人家写出来了,你没有,还看不懂(哈哈哈),水平高低立见分晓,不是吗?

回复评论
M id bb1aefd96469b0e41cf6278126657d83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7月23日 16:47 发表

去外星 l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5月12日 17:57 发表

我和我女朋友去吃饭,各点了两道菜,恰好我俩点的菜里各有一道是自己不喜欢的。于是我和她进行交换,发现交换的那道菜太合口味了,这里就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在不损失任何一人的效用情况下,通过交换使得至少一个人(这里是我俩)效用(对这顿饭的感知)都提高了,还是很好理解的吧。

帕累托改进是损失了他人的利益吧

回复评论
M id f50916a48b86b5d3c65bcb4f105d7ff3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12月7日 10:27 发表

M id bb1aefd96469b0e41cf6278126657d83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7月23日 16:47 发表

帕累托改进是损失了他人的利益吧

帕累托改进肯定不是损害他人利益 损害他人利益比较像的是零和博弈吧

回复评论
113.116.246.* 在 2021年8月23日 17:50 发表

116.207.189.* 在 2008年12月30日 20:58 发表

怎么还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以囚徒困境为例,甲乙均不认罪是帕累托最优,但甲乙均坦白才是纳什均衡。

回复评论
M id db78feb0c7b21c183c92c6f09fb68ee7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8月23日 17:57 发表

116.207.189.* 在 2008年12月30日 20:58 发表

怎么还是看不懂啊 是不是偶太笨了?

以囚徒困境为例,甲乙均沉默则是帕累托最优,但纳什均衡却是甲乙均坦白。

回复评论
60.219.211.* 在 2021年10月3日 16:49 发表

59.50.206.* 在 2009年11月11日 14:02 发表

上面说的可能不清楚

从我的理解帕累托最优是这样的:家长给你10个小时让你做3件事,刷厕所、洗衣服、复习功课。这10个小时就是你所拥有的资源。

前提是这样的:刷厕所需要2个小时才能刷好、洗衣服也要2个小时、复习功课也需要2个小时。必须保证这些基本的时间,每件事才能被做好,也就是没有利益损害。

10个小时的时间你可能有多种分配方式。当然,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可能会这样分配:刷厕所1个小时、洗衣服2个小时、复习7个半小时,表示为1:2:7,那么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因为刷厕所的时间不够、造成了厕所利益的损害。所以我们要改变分配时间的方式,而使时间分配的更好,而每一个工作都不受损害,这个改变过程就叫帕累托改进。

比如我们按照2:2:6。这样的分配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因缺少时间而受到损害,而复习功课得到利益最大(这就是至少有一个变得更好)。当然,你也可以按3:3:4分配,这也是帕累托最优,只不过这是3个工作都变得更好。

这时家长回来检查工作,发现每件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这时他知道,你一定给了每份工作充足的完成时间,你分配方式符合帕累托最优。但,他不会从工作的完成情况知道你的时间分配是2:2:6还3:3:4,这就叫做两种帕累托最优不能比较。

知识有限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对,请指正

感谢举例

回复评论
M id 6e6c4b954f416cb5d4473fd677a98708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3月26日 06:46 · 贵州 发表

学到了学到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