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选择性注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Selective exposure)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目录

什么是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受传者是否注意到媒介及其信息。这是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受众对媒介的接触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他们往往从自己原有的意见、观点和兴趣出发,将自己“暴露”在经过选择的传媒及其内容的面前。受众更倾向于接触与原有态度较为一致的信息,而尽量回避那些与己见不合的信息。这样,对传播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使自己所传递的信息对受众更具吸引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刺激物,不可能对什么刺激物都加以注意,绝大多数都被筛选掉了,那些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刺激物,便是选择性注意。大量研究表明,有三种情况较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是与目前需要有关的;二是预期将出现的;三是变化幅度大于一般的、较为特殊的刺激物,如降价50%比降价5%的广告,会引起人们更大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意味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者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引起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的注意事项

  选择性注意更加侧重受众关心与自已固有观念一致或自已关心、需要的信息,忽视那些与自己故有观念相抵触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

  注意事项

  1、信息具有显著性和对比性

  2、信息具有易得性

  3、形式灵活多变

  4、考虑受传者媒体使用习惯

选择性注意的运用原则

  从传播者如何适应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考虑,传播媒介的信息要想具有吸引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易得性:所传播的信息必须能使受众以轻易的手段获得。

  2、对比性: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常常可以吸引受众。

  3、报酬与威胁:受众能灵敏地感知和记忆那些有利于其需求和兴趣的信息;而对那些可能危及自身的警告性信息则会有特别的戒备。

选择性注意的动机

  从受传者接受信息的动机进行分析,其动机有:

  1、获取有关社会公众事务的信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信息需要

  2、娱乐

  3、社交。在社交中,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是很好的讨论或聊天话题。

  4、心理需要。为了增加信心、取得宽慰、减轻烦恼等,受传者常常转向大众媒介以寻求各种满足或解脱。

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人的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这样就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只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的分析阶段,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在外。

   特瑞斯曼根据双听实验中非追随耳的一些信息也能得到高级加工的事实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模型。衰减器理论主张该理论认为,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能完全通过,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也能通过,但在强度上出现衰减。

  • 基础相关模型

  诺曼提出了一种在真实环境中很好地解释选择性注意的模型一基础相关模型(Pertinence-based Model)。他对双听实验作了改进,分别在4种情况下测试被试对非追随耳侧信息的记忆,即边追随边记忆、不追随只记忆、追随后立即记忆、追随后延迟记忆。结果发现,被试在不追随只记忆时的情况下的成绩,明显好于边追随边记忆时的成绩;追随后立即记忆时的成绩,明显好于追随后延迟记忆时的成绩。由此得之,信息在平行输入的过程中是储存在短时记忆之中的,被试之所以未能对非追随耳侧的信息及时复述,是由于受到复述任务本身的限制,阻止了信息进行进-步地加工。因此,他认为,信息的选择性发生在后期的反应阶段,并且过滤的瓶颈位于短时记忆(Short memory),而非信息编码(Encoding)阶段。

  • 多重选择理论模型

  被注意的事件当其信息进入感觉器官时就进行了初级过滤,然后才进入感觉通道,在信息进入感觉通道时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过滤过程,这两次的过滤过程实际上是在单一的感觉通道中进行的。在经过系列选择后的单通道信息从多个不同的感觉通道会聚到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和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在这里进行排队等候进入大脑皮层,各个单通道信息处理过程是彼此独立且互相平行,互不干扰的。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之后的信息处理过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过程,信息只有进入到大脑皮层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 双重机制理论

  当信息加工系统在处理外界信息时,在特定的时间内只能选择性地加工一小部分信息,同时忽视大量作用于感官的无关信息。

  对此Neill首先正式提出了对无关信息加工的关注,并用负启动效应进行实验研究Tippe等则基于其有关负启动效应的研究明确指出,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也是选择性注意的一一个重要机制,对相关信息的成功选择不仅需要对目标信息进行有效激活,而且还包括对分心信息的积极抑制。这就是选择性注意的双重机制理论。

选择性注意的例子

  A学生是个活跃的学生,平时喜欢听音乐看动画看图片,不喜欢看字。

  B学生是个文静的学生,平时喜欢看看书阅读诗词。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老师用任务驱动式,让同学认真看视频,看完以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你心中的威尼斯小艇是怎样的。做的最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小礼物。

  播放一个威尼斯小艇的视频(画面出现更多的是大小不同的小艇),视频里配有讲解 威尼斯小艇的文字(这些文字偏重在色彩方面的描述)。

  播放结束以后,A同学他是画了一张威尼斯小艇的图片,B同学则了一篇威尼斯小艇文章。从上面可以看出A同学他选择偏向画面图像的内容,而B同学选择偏向文字内容。而在A同学的图片里,他侧重在表达威尼斯小艇的形状,而B同学的文章则侧重在小艇的色彩面。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Yixi,Dan,KAER,Tracy,y桑,Llyn.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选择性注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1.177.142.* 在 2012年9月12日 16:28 发表

挺好的

回复评论
61.177.142.* 在 2012年9月14日 16:11 发表

61.177.142.* 在 2012年9月12日 16:28 发表

挺好的

是挺好的,可是怎样把选择性注意扩充出去啊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