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购买力。
购买力(Buying Power)
目录 |
购买力是人们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它是消费者能够对公司施压降低其产品及服务价格的能力,同时也反映该时期全社会市场容量的大小。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如归还借款、交纳税金、党费、工会会费等,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
产品组装是一种可以用来降低购买力的方法。举例来说,一个设备的制造商可能会定出这样的合约,对于它所卖的任何机器都要提供其备用零件与劳工。这么做因此使得消费者必须要依赖这家生产设备的公司来提供服务与零件,从而使得消费者不会转向别家供应商购买产品。
公司也可以藉由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做明确的区分,与重要客户保持密切的关系,提供客户购买产品时候的融资服务,以及创造一套可以自动补充补给品并对客户作通知的存货控制系统,以降低客户的购买力。
购买力分类[1]
一定时期社会购买力总额中各类购买力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按形成购买力的要素来源分,有工资、奖金、津贴或补贴、财政拨款投资,产品、劳务交换收入及其他收入来源:按其主体分,有居民购买力、社会集团购买力;按其对象分,有商品购买力和劳务购买力;按其空间分布,有城市购买力和农村购买力;按其运行状态分,有巳实现购买力、未实现购买力或潜在购买力和结转购买力;按其投向对象性质分,有消费资料购买力和生产资料购买力等。根据需要,还可按购买力的所有者、购买力的特征、层次和水平等分类,也可进一步分为若干细类。通过各种购买力在社会购买力总额中的比重大小,可以分析购买力结构是否合理及其程度,并预测购买力的投向。
购买力是通过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社会购买力来源于各种经济成分的职工工资收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居民从财政方面得到的收入(如补贴、救济、奖励等)、银行和信用单位的农业贷款、预购定金净增加额、居民其他收入、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的货币。
中国社会购买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居民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支出、社会集团购买力、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另一种含义指单位货币能买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即货币购买力。它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或劳务费用的高低。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购买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而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也对购买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购买力在下列情况下通常是很有效的:
1、购买者非常少。
2、购买者对于立即可买到的竞争性产品都掌握有充足的资讯。
4、公司可以采用向后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将产品改为自行生产。
5、产品对购买者的成本来说占了相当的比重。
6、卖方是靠成本在作竞争。
7、卖方的获利不佳。
- ↑ 尹世杰.当代消费经济辞典.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05月第1版.
购买记录的高端技术性发展与国际化分析分配制度化。制度化细分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