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会购买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社会购买力

  社会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产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市场规模要取决于人口基数、购买力购买欲望三个因素。

  社会购买力,由居民购买力社会集团购买力和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三个部分组成。它不包括农村集市贸易上农民之间通过商品买卖而相互转移的那部分货币。因为这是购买力在农民之间的转移,不增加或减少对国家的商品需求。城市居民个人之间通过商品买卖、相互提供劳务或赌养关系所发生的货币收支,一般也不计算购买力。

  1.居民购买力,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城镇职工的购买力取决于职工就业人数和平均工资水平,农村社员购买力取决于向国家出售农副产品数量和提供劳务的程度。城乡居民购买力约占社会购买力总额的75%左右。

  2.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部队、人民公社(包括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以及各种合作组织,用国家经费或集体资金购买,供其内部使用的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约占社会购买力总额的10%左右。

  3.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是指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和社员个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付能力,约占社会购买力总额的15%左右。[1]

测算杜会购买力的方法[1]

  社会购买力的测算,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l二作。根据多年的实践,预测和计算社会购买力的方法是;

  1.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一是,测算社会购买力一定要充分体现计划期内党和政府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有关方针政策。例如,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恰当地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减少积累基金,增加消费基金,要相应地提高社会购买力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消费品生产还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社会购买力还应当采取控制的方针。总的原则是,坚持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二是,测算社会殉买力要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使乡村购买力的增长快于城市,使农民购买力的增长快于职工。当然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生产建设事业的合理布局和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缩小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差别。

  三是,测算社会购买力一定要坚持精兵简政,节约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因为这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支付的行政管理费用,和企业用生产资金支付的非生产性开支,在它形成购买力时,不仅不能向市场提供任何产品,而且要增大市场商品需求量

  2.必须与有关的计划相互衔接一致。社会购买力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有关计划决定的。例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是根据国家的劳动工资计划,它反映了在计划期内劳动就业人数的变化和工资水平提高的程度,农村社队和社员出售产品收入,其主要部分是根据国家的农副产品收购计划,农村社队和社员从财政上得到的收入,是根据国家财政预算的有关计划,农村社队和社员向银行贷款收入,是根据国家的信贷计划,等等。在社会购买力总额中,直接根据国家有关计划决定的一部分约占80肠左右。至于占社会购买力加肠左右的各个项目,则需要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典型调查资料以及计划期内有关事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反复分析、研究测算。

  3.必须联系计划期内农业和轻纺工业生产发展情况,它不仅决定市场商品供应量的大小,而且还制约社会购买力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目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农业和轻纺工业提供的市场商品供应量占到70肠以上。因此,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同社会购买力有着密切关系。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社会购买力增长低于轻纺_〔业增长1一2呱的速度,市场供求才能保持基本平衡。这就是说,在测算社会购买力时,一定要联系轻纺工业发展速度进行平衡。

  4.在测算一个地区的社会购买力时,还要考虑地区间购买力的转移,即计算流出或流入的货币。它包括居民委托银行或邮局汇出汇入的货币,和居民随身带出带入的货币,这两个部分货币,通常叫做流动购买力。计算的方法,可以把流出或流入的货币,分别列入货币收入和支出项目。但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也可以只计算其差额,即流入大于流出,应将其差额列入货币收入,流出大于流入,应将其差额列入货币支出。

  5.对社会购买力中商品需求构成的测算,根据通常情况,有以下儿种方法:(1)以家计调查为依据。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进行归组分析。只要选点选得好,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研究居民需求构成的好办法。(2)以历史需求构成情况为依据。这个比例不能反映今后的需求变化。因此,要结合计划期内的新情况、新问题,预测大致的趋势。(3)以商业销售情况为依据。例如,在商店设商品需求登记,一次性商品需求普查,以及定期召开顾客座谈会,征求用户意见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4)以工业生产情况为依据。在某些商品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般根据生产发展的可能进行预测。对这类商品,要搞好合理分配,保证供应。

社会购买力与货币的区别[2]

  第一,丛产生的源泉看。社会购买力本质上是商品的价值,因此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能filJ造社会购买力。例如:农业有多大的购买力,基本上取决于农业向社会提供多大价值的农副业产品的商品量;工厂的工人有多大的购买力,基本上取决于工厂产品的价值有多大部分当作工资分配给工人;国家射政有多大的购买力,基本上取决于社会产品的价值有多大部分交给国家射政集中使用。这些购买力无一不是由产品价值转化而来,无一不是来自于劳动生产。

  反之,当作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当它起价值尺度机能时,可以只在砚念上存在,当它现实地参加流通时,又可以为本身并无价值的货币符号所代替。尽管农业的购买力、工资财政收入都耍采取货币的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是农业购买力、工责和时政收入,而只是代表这些实有的产品价值的形式或流通的工具。因此,国家财政支出(在抉义的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或债权债务关系(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可以成为产生货币符号的源泉。

  第二,从数量看。社会购买力只有一次性的作用,因为每个商品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又用于购买商品之后,就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个人的消费,这个购买力就不再存在于流通中了。只有新的商品再生产出来拜经过销售,才能形成新的购买力。计算一定时期的社会购买力,需要把每天发生的商品交易额果计起来算总帐。社会上有多少总价值(表现为总价格)的商品相互交换,就有多少社会购买力。商品交易的速度、结算的方式都不能冲销社会购买力的数量。

  反之,货币当作流通工具却可以反复流通,多次当作购买手段发挥作用。货币流通量虽然也耍受商品总价格的制约,但是它的流通速度却可以大大抵销它的数量。不仅商品交易的速度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而且货币流通的技术布置(如不同单位发放工资的时间适当交错,同一单位发放工资的问隔时间适当缩短,合理设置银行机构,通过银行在各地与各单位之间收付货币资金而不由各单位自行运送等)也可以大大减少货币流通量。在计算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时,不能把每天的货币流通量累计起来算总帐,只能计算平均余额或最高余额。

  第三,从它们所体现的经济比例关系及发生过多过少的原因看

  社会购买力的对立面是社会商品供应量。如前所述,社会购买力在本质上就是社会商品自身的价值。因此,如果撇开商品销售与购买在时间上脱节的情况1,那么社会购买力与社会商品供应在总量上总是可以平衡的。笼统地说社会购买力的增长总是跑在社会商品供应量增长的前面,或社会购买力的增长总是落在社会商品供应量增长的后面,或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耍总是大于或小于社会生产,都是不正确的。

  但是,社会购买力井不是一个抽象的总量,而是表现为对各种不同商品的购买力。大别之,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的购买力和消费资料的购买力两类。这两类物资的购买力如果同社会上这两类商品的供应量不相协调,就仍然会发生社会购买力与社会商品供应量在品种结构上的不平衡。社会购买力与社会商品供应量在品种结构上不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由于社会商品的价值构成与社会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不相适应所引起的。

  大家知道,社会商品从价值上耍分解为c(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生产者个人收入)m(社会纯收人),通过再分配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蔚备基金。其中补偿基金形成对生产资料的购买力;消费基金形成对消费资料的购买力;储备基金中大部份形成对生产资料的购买力,另一部份形成对消费资料的购买力。这些购买力虽然来源于社会产品的价值,但在构成上却受社会生产需耍和消费需要的调节。而社会产品在使用价值上的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却是在生产中就已经确定了的。这杯,价值构成的购买力,与使用价值构成的两大部类就有可能不协调。而在两大部类中,对各品种的需耍与已经生产出来的品种不相协调的可能性就更多了。这样,从两大部类看或从各个品种看,就表现为社会购买力大于或小于商品件应量。

  由此可晃,社会购买力与社会商品供应在品种结构上的不平衡,虽然在现象上表现为用于购买这一种商品的货币多于其供应量;用于购买另一种商品的货币又少于其供应量。但实质上是社会上参加交换的各类商品相互间的北例关系不协调,亦即各种商品的生产此例不相协调。只不过因为商品交换分裂为销售与购买两个阶段,货币作为流通工具煤介于商品交换之中,因此才使参加交换的这一部分商品与另一部分商品的生产此例不平衡的问题,表现为货币与商品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不相协调。这样就容易使人把购买力问题误认为是货币流通量的间题。

  反之,货币流通的对立面是商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的多少问短,实质上是流通工具的数量是否适应商品流通量的需耍,亦即“物资筹码”与待流通的物资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这确确实实是以流通中货币的数量为一方,以待流通的商品的数量为另一方所构成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 1.0 1.1 孙志芳,郝钧.第二十六章 社会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的平衡.计划经济研究.1982.39:24~26
  2. 向愚.论社会购买力与货币流通的关系.江汉学报.1964,6:10~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社会购买力"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