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学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认为战略制订是个分析研究的过程
战略思想十大流派 | |
---|---|
设计学派 | 1950年代中期 |
计划学派 | 1960年代中期 |
定位学派 | 1970年代中期 |
企业家学派 | 1950年代初期 |
认识学派 | 1940年代末期 |
学习学派 | 1950年代末期 |
权力学派 | 1970年代初期 |
文化学派 | 1960年代后期 |
环境学派 | 1970年代后期 |
结构学派 | 1970年代早期 |
[编辑] |
目录 |
定位学派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他提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
定位学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波特为代表的定位学派通过创建分析工具使战略分析走向了简单化、规范化的研究过程。尽管定位学派更注重外部环境分析、成熟产业研究,而相对忽视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以及对不成熟行业、不稳定行业、相对垄断性行业研究还不系统
定位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分析;二是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分析。
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第一次由企业转向了行业,强调了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特点和结构因素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并提供了诸如五种竞争力模型(供应商、购买者、当前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厂商和行业潜在进入者)、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技巧,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波特深受以美国的梅森(Mason)和贝恩(Bain)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学派的影响,1980年,他提出,企业在考虑竞争战略时必须将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而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的环境;每个行业的结构又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潜在的利润水平。
在这种思路下,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即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选定有吸引力的行业。这就是说,战略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有着潜在高利润的行业。围绕这一命题,该学派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技巧,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其中,最著名的方法是波特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这一模型说明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供应商、购买者、当前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及行业的潜在进入者五种因素。
企业需要考虑的第二个战略任务就是如何在已选定的行业中进行自我定位。企业的定位决定了其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在行业不理想、平均盈利能力低的情况下,定位适当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盈利。此时,企业可以结合具体形势,选择适当的战略,以增强或削弱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低成本、差异化和集中等三种战略则为最常用的一般战略。波特教授在其80年代出版的两本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详尽地说明了这种战略过程。
相对于战略的制定过程,该学派更集中于对战略内容(差别化,集中,低成本等)的研究上。它在战略形成方面的意义在于,在制定战略时给出了分析的一种优先顺序,使企业可以在行业的范围内系统考察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合理选择适用的战略。此外,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第一次由企业转向行业,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为战略的选择过程提供了诸如公司地位、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极为有用的分析技巧,有效地指导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评论(共4条)
怎么定位学派变成波特的了?应该是里斯和特劳特的啊,波特的是产业结构学派的灵魂,里斯和特劳特才是定位学派灵魂。
本质上是一样的,波特强调的是运营活动,通过独特的价值链活动创造差异性的价值;里斯和特劳特强调的是在人们心智里实现差异化的价值地位(认知的差异),但里斯和特劳特也强运营的独特性。他们的实现差异化的视角(理论关注点)不同,把他们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不就互补了吗?别被学派的划分给“忽悠”了!
关于战略定位与营销定位,本质上没区别。所谓营销定位,就是品牌在人们心智里所占据的价值地位。现代竞争,本质上是品牌所代表的价值的竞争,品牌所代表的价值更多的时候是人们的认知价值,因为现代竞争的特点,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因此认知价值的营销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品牌的定位,就是品牌的战略。所以,你不能说,品牌的定位就不具有战略性。与波特的差异化、集中化、低成本战略,本质上没区别。
怎么定位学派变成波特的了?应该是里斯和特劳特的啊,波特的是产业结构学派的灵魂,里斯和特劳特才是定位学派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