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王传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Chuanfu Wang)
王传福——比亚迪创始人

目录

王传福简介

  王传福,安徽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00285.HK)主席。2009年9月28日晚间消息 胡润周一在海南公布了“2009胡润百富榜”前两名,巴菲特看好的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从去年排名的103位飙升至今年的第1位。2017年11月16日《福布斯》杂志网站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富豪排行榜,王传福以370.7亿元位居第39位。

  2021年11月8日,武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王传福退出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由何龙接任。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2022年3月8日,杭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王传福退出董事长职位,由田春龙接任。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王传福的创业故事

  原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王传福,26 岁时便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在短短7年时间里,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 ”,坐拥3.38亿美元的财富;2003年,他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要成为汽车大王……他就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是什么成就了他青年创业的神话,成为商界奇才的呢?很多人认为答案是智慧、精练和汗水,而他自己则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冒险创业

  最年轻的处长搞单干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 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1995年2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冲破牢笼“蚍蜉”撼动了大树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招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富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常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投资 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常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目前,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

疯狂之举

  电池大王造汽车

  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王传福的思路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电池大王”将造汽车与自己的长项相结合。王传福的自信来源于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成功。他要复制这样的成功,他看准了庞大的汽车市常王传福为比亚迪做汽车寻找了充足的理由。首先,3年之后,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将达到顶峰,需要寻找其他行业进行拓展。其次,相对于国企来说,比亚迪拥有制度优势。而国内私车市场每年增长 60%以上的巨大空间更充满诱惑。

  “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王传福说。

  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真正实现尾气零排放。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成本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零售价在14万元左右。在做完必要的改进后,将全面进入北京市场,并且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陆续上市。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要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而且在王传福的“盘子里”也已经作好了这样的规划:比亚迪控股秦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购小型车企业,开发电动车电池,欲以此入股国内一家电动车制造厂,并配合该公司开发电动车二次充电电池。

  据悉,比亚迪汽车公司研发部门正倾力设计规划1.3排量到3.0排量的八大系列的轿车开发计划。筹建中的比亚迪汽车主体厂房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辅以对现有的轿车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比亚迪在上海成立“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不久,比亚迪汽车将会达到年产30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又一大轿车生产基地。

  尽管王传福的规划看上去环环相扣,但是很多人士认为,充电汽车的产业化难度远非现有技术条件可以想象,王传福的造车之梦无疑是一次疯狂冒险之举。这一点,具有工学硕士背景的王传福心里应该有谱。

敢于冒险

  打造致富团队

  敢于冒险、敢想敢干及当断则断的作风,为王传福的成功带来了致富的传奇色彩。当初,公司在香港上市时,作为比亚迪的核心创始人,王传福本人在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仅为28%,2003年王传福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

  然而,财富并没有给王传福带来生活上的任何变化,他和妻子及5岁的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上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开的是一辆开了很久的“凌志”。王传福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阿迪达斯”运动表,因为它能够显示很多地方的时间,通过它可以确切地知道,分散在全球的分支机构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在王传福看来,名誉和财富对于他已经无所谓了。相应的,随着个人财富和公司财富的增加,给王传福带来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的增长,他现在要对近3万名员工生活负责,他现在有很强的社会责任约束。

  “我们面对的有两万多员工,又是上市公司,买股票的是美国基金,他们要看你的增长,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他们之所以买你的股票是希望你增长,因此我们有增长的义务,我们有义务把这个企业变成每年增长的企业。”王传福这样说,从电池行业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全新的汽车行业,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因为有了这种挑战,也因为背负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带头人在要求公司所有员工加强学习迎接挑战的同时,更要带领大家打造一支敢于冒险的团队。“因为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攀登一座山一样,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冒险精神给比亚迪的初期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比亚迪要成为汽车大王,同样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一支敢于冒险的企业团队。

王传福的经营理念

  比亚迪非同凡响。其掌舵人王传福,被称为“技术狂人”。他带领的这家深圳公司白手起家,13年中建立了涉及电池制造、手机配套、汽车等领域产值约200 亿的高端制造企业。通过把可充电电池和电力汽车两个主业的嫁接,比亚迪声称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制造企业。

  巴菲特当然不会只为“一个伟大的理想”买单。王传福拥有什么打动这个苛刻的犹太老头儿的“法宝”?

  这个看上去内向而朴拙的安徽人获得过物理化学学士。1995年,从做证券的表哥手中借到250 万元,他一头扎进手机电池行业。从镍电池到锂电池,比亚迪从容不迫得赶超,一度令索尼、三洋等行业大佬儿恐惧。正当人们为王传福在电池行业咄咄逼人的态势惊叹时,他鸟枪换炮,又一头挤进竞争白热化的汽车业。如今,有人说比亚迪是丰田汽车未来的真正对手。

  媒体如同发现了“中国的金刚”。有人评说,王传福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他信赖年轻的工程师胜过资深的欧美技术专家,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觉得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

  的确,王传福改变了中国企业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上苦苦挣扎,为了获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职位而不断压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残杀的人群中,终于走出来一位“技术派”领军人物,以拆解跨国公司技术壁垒为己任,狂热追求技术创新,并组织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惯战的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

  “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比亚迪一位副总裁这样解释他们的企业哲学

  王传福的看法更实际。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恐惧症”,他说,这种恐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是啊,能让飞船上天的民族,难道就只能干些鸡零狗碎的低端加工业?!

  他拥有独特的解决之道。投资一条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没钱怎么办?自己造。王传福“土办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没钱,难道还没有人?

  比亚迪的“制造秘诀”,是“半自动化加人工”,也有人称“小米加步枪”。从电池生产线到汽车模具,王传福把人力资源开掘到了极致,二十名工程师怎么也能顶上一台机械手吧。在日本、欧美,工业化意味着大机器制造,尽量减少人工。经过比亚迪改造的“中国特色工业制造”,却是“人海战术”,或叫工程师制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亚迪制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艺改进自始至终地融入到了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他们发现,“半自动化人工”的准确率并不比全自动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召回难题,它可靠又灵活。

  更可贵的是,对人工和技术研发的极度推崇,让比亚迪格外注重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只要客户提出要求,他们就能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最终生产一站式服务。王传福说,代工只是比亚迪的一种服务,背后卖的是零部件,卖我们自己的技术。

  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打赢?”王传福说。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把人仅仅看作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工程师。比亚迪的企业战略,其实从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国人力资源只能走廉价、低端路线这一迷信。

  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工程师创造力是最棒的,因为他们总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后。“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很幸运,上帝照顾了我们,把这么优惠的东西放到我们这边来。而我们过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么把工程师组织起来。”

  他强调,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王传福采访实录

发展电动车不能等市场到了再去做

  曹磊:我记得前年应该是比亚迪最困难的时候,2011年。当时我过来参加股东大会,我记得您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承认当时困难的局面,确实是人员减少,但您还讲了2015年的销量要做到全国第一,对销量的信心还是很足。当时为什么会想这么远?

  王传福:中国发展汽车工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支柱性的工业。但通过环境和资源来想的话,中国发展汽车行业,除了电动车没有其它道路可以选择。有人可能会讲,这不可能吧。但仔细想想,(石油)资源(所限)。

  中国现在有一亿多台车,我们中国有4亿多个家庭。如果汽车进入家庭,那就4亿到5亿台车,这只是家庭车,还有社会公用车,所以总量大概在5亿部左右。那这个是很恐怖的,5亿台车我们的资源不容许。一部车一年两吨油的话,5亿台车就是10亿吨油。我们国家现在才进口1.6亿吨油而且进口率已经达到56.7%。我们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油。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一个家庭一部轿车这个是挡不住的,那就只有走电动车道路。电动车它能够支撑啊,二次能源,我们算过,4亿台车一年用的电量中国是可以支撑的。我们七八年前就算过这笔账,当时只是不敢想。汽车进入家庭根本不敢想。现在汽车谁都可以拥有。

  我觉得在电动车这个行业有前途,我们比亚迪有作为。

  曹磊:虽然这行业的前景很好,但长期来讲,股东都会想看到业绩。当时您决定要做这个的时候内部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王传福:任何与当下政策不一样的东西都会有异议的。当时大家看到传统车在蓬勃发展。但战略还是要理性的、有前瞻性的企业家应该去做的。你要看到这一点,等市场到了你再去做就已经来不及了。汽车还是一个技术沉淀、实验科学,它需要时间,不仅是金钱。因为你要掌握这个技术,你没有时间的磨练你是做不到的。提前布局、准备、研发和投入。

  你看四个部委出来这些政策之后,其实在中国能卖的这些车并不多。那么我们能够占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国家的政策就是2014、2015年了,就只有两年了你才去研发?研发起码要个四五年时间。

  我们的战略和其它公司有点不同,比如我们公交车强调是纯电动,私家车我们是强调双模。私家车也会有一部分纯电动,但这个的话就属于高端人士或政府采购。我认为家庭第一部车或上班族的话用双模电动车,我认为这个战略是更准一点。

  曹磊:就是把商业性和前瞻性做了个平衡。

  王传福:对,我们是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双模版本就构成了私家车未来的主流。“秦”我们已经上市了,它实际上是不依赖充电站的电动车,在工作日它就是纯电动车,速度在50公里以内。在周六日它可以自动转成混合动力电动车。这个车的形式可以迎合大众购买电动车的需求。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车企也会发现走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为什么很多企业没有做?因为双模电动车的门槛比纯电动车的门槛高很多。

  曹磊:我们双模电动车的储备在国内是第一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了。

  王传福:对。我们F3DM就是全球第一款电动车。2008年底上市的,这款实际上是一个改装车,但秦就是一个全新设计,是我们第一代双模技术。(F3DM)当时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动变速箱的技术,发动机的技术也不是很高。秦现在搭载的是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所有的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

  曹磊:您对秦的销量的期望?

  王传福:目前的市场反馈挺好的,我们产能准备在1500到2000辆每个月吧。未来的希望就是大于这个数量吧。目前收到的订单和反馈还不错。政府现在也有补贴,中央补贴3万5,地方也是1:1补。

国内外待遇迥然有心理落差

  曹磊:您怎看待比亚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我在加拿大和美国都看过我们的车,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各自占多少比例

  王传福:海外我们都是和国内同步走的。海外的成果也很多,我们在美国的纽约和洛杉矶、南美的巴西和墨西哥都很多单子。欧洲就更多了,在荷兰、伦敦、哥本哈根、波兰都有我们的单子。明年会有更多欧洲的单子。

  欧洲对环保很看重,虽然现在欧债危机确实带来困难,但它们对环保没有放松。我们在哥本哈根上市两款大巴,它们市长和交通部长来现场表示祝贺。也只有电动大巴有这种待遇,其他产品不会有市长或交通部长给你做推销员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有高度的社会责任,迎合它们的需要。这些政治家也需要选票,需要一些环境保护(项目)来为民生工程做些贡献,对我们也是非常欢迎。


  曹磊:在全球来讲,中国制造知名度是比较小的,但比亚迪好像是唯一一个把国外政府的通道打开的企业。您是如何做到的?

  王传福:正好有个案例。我们2013年上半年在欧洲上市第一批车。上市当天,中国驻荷兰的一个参赞和我们一块去了产品发布会。我们一去,看到有挂着中国国旗,我没有反应,参赞就很敏感地发现这是表示欢迎我们,因为很少中国产品去那边上市会有这种待遇的。

  那个参赞当时也在发布会上讲话了,他觉得很骄傲,中国有领先欧洲的产品。我们自己也是非常受鼓舞的,给中国人争点小光吧,我们希望以后可以为中国争大光,未来三个月也会看到我们产品在欧洲很多城市上市,而且我们上市都会有当地政府的支持。

  曹磊:您心理会不会有落差?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超过国内?

  王传福:这是有很大的落差,不是一般的落差。我们有款车在以色列上市了三个月已经运行得非常好,上市的时候很隆重,经济部长交通部长都来了。当然我们提供的产品方案也是令他们非常满意,他们对我们产品的期望也很高。以色列我们明年应该可以接到一两百台的订单。

  你可以看到,在国内我们的待遇就差很多了,我们到一个城市约市长都见不到。

  而且一些地方对我们也有误解,以为电动大巴就通过像柴油车那样走拼装就可以了。行政长官搜集信息,当地民营企业就说这个我们也有,等个半年就可以了。这次部委出的政策就可以减缓地方保护主义,虽然不能根除。

  曹磊:您认为国内政府和国外政府对待比亚迪的态度什么时候可以达到一致?

  王传福:一致嘛,还是很难,国外主要是没有这个产品,比如说我们去阿姆斯特丹,去以色列,它本国没有这个产品,这样的话它没有任何的保护压力,而且我们的产品和它现有产品也不竞争,它很多政策方面都给予很好的便利。

  国内的话,主要是每个城市都有一些(新能源车)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地方保护的根源所在,再说现在这些(新能源车)产品的话,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补助,这也是地方保护的另外一个举措。像有些城市它没有一些当地的企业,这些城市就客观度很高,它也会接纳我们的产品。

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拿投资换市场

  曹磊:您也提到,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最近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首批确定了28个试点城市,同时要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很多人都觉得这30%最后会被我们比亚迪给抢过去。

  王传福:我们比亚迪在深圳运行了三年了,三年的数据证明我们的产品是可靠的,是安全的,电池的寿命是很长的,特别是我们电动车、出租车都还形成了很多利润。

  这些数据可能慢慢会说服我们一些别的城市的一些管理者,他们会慢慢接纳比亚迪。当然这与用户宣传也有关,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加大去找各种关系去拜访他们。

  曹磊:您认为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E6和电动大巴K9未来3-5年将达到多少城市的布局?

  王传福:近期下来了一些政策,我们正在和各个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沟通,在讨论这个事。但是从这一次四个部委下发的28个试点城市来看,总共的车辆(需求)是大概有33万台车。其中,公交车加出租车在里面占比差不多30%以内吧,有13万左右。计划是2014、2015年要实施完成。

  就公交和出租车来看的话,现在可卖的产品并不多,你都看到了,真正在市场跑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这个产品为数非常少。我们比亚迪的K9和E6会很大机会占领这个市场。

  当然这里也是挺复杂的,和当地政府沟通啊,和电网啊,部门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啊,还有一个财政补贴,当地财政部门的经济能力啊,都是有关的,还有一个地方保护,等等。

  曹磊:这方面的占用您的精力和心思说不定也比研发更多。

  王传福:对,因为现在到地方谈的话我可能要亲自去,不亲自去的话就是很难。

  曹磊:当比亚迪的首席营销员。

  王传福:对,主要一定要亲自,因为他们主要是一些行政管理者,要亲自给他们去说明一下。

  曹磊: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最关心的是什么话题?

  王传福:大概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们对环境确实有这种需要,有这个愿望要改善这个环境,我们的产品能帮他比较快速的解决城市尾气的排放问题。另一方面的话他们也希望GDP就留在本地嘛,特别这个GDP是绿色的。

  比如说,很多地方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看能否在本地设一个大巴的组装厂,这样的话政策配起来就更快,财政补助压力就更小,地方补给地方嘛,人大也不会说什么。

  这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希望快速用产品改善当地的空气环境,另外就希望我们尽可能考虑在当地设一些厂。这个对我们来,我们投资也要有限,比如资金、人力资源都有限,就在平衡和博弈。那你说,有些地方如果说你不投就不给你订单,那也是没办法的。要拿投资来换市场。

  曹磊:明确说你必须设厂,我才采购你的产品的,这个比例多不多?

  王传福:很多。

  曹磊:会超过一半吗?

  王传福:这不好说,每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但有的地方本来就有厂,比如说西安、湖南,都有厂,那就会好一点。如果没有厂的话多半是有这种愿望。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满足他们的要求。

新能源车增长拐点“说快很快,说慢很慢”

  曹磊:中央提出2015年新能源车产销量达到50万辆,你觉得现在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王传福:这个目标是比较大的,但其实真正做起来的话,也不是很困难,关键是政府。因为你知道中国政府是一个强势的政府,政府想干一件事的话还没有做不成。

  像现在灰霾、雾霾严重,实际上会让我们的这个管理层真的下决心做公共交通实行零排放,真的把它大力去推,比如充电站这些基础设施,比如对老百姓的教育。产品现在是已经有了,都不会有问题。

  这个电动车是要革燃油车的命,(但)不是这么可怕。如果是电动公交和出租车先走出来,它毕竟搭得人多,出租车一年要拉一万到两万个乘客,一辆大巴一年要承载大概有22万左右的乘客,这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宣传。因为现在很多人就是怕,不愿意买,要看别人买才愿意买。其次是要像我们推出这种符合大众心态的产品,比如像(购买)Tesla(美国纯电动车品牌)的毕竟是少数人。

  曹磊:富豪阶级。

  王传福:对,少数人。现在因为双模车技术比较高,做得比较少。国家的政策也像轿子一样,你要抬起这个轿子,光一个人是抬不起来的。像我们说赶庙会,成行成市,中国就这样。现在说,恨不得多来几个竞争对手,把国家的政策抬高一点,这个环境做得好一点,这样的话,把市场做大一点,这样的话我们也就多卖一点。

  曹磊:所以现在我们不是担心竞争对手,而是担心竞争对手太少,没竞争对手。

  王传福:国家出来的政策就少。因为它很多政策也是基于现有产业的发展或市场需求,它不能只做市场需求不够的产业。因此我觉得这个双模车多一些企业做,会把政策推得更深一点,国家支持力度更大一点。如果双模车一打开的话,私家车一打开,50万辆一买就可以了。

  曹磊:深圳王荣书记开比亚迪的车去深圳两会,这个就有示范作用。这28个试点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每个城市送一台,让他们来做一个示范效应。

  王传福:现在国家出台一个政策,每个城市副部级以上才有车,这个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当下政府采购新能源车来说,可能真的有一些不是有利的。现在像我们深圳,现在能够配车的就副部级,就那么几个人,其余的话好像车都不给配了,还要卖的。

  关于这个取消政府车、这个公务车的这些决定,对新能源来说到底是好是坏现在还不好说。当然我们觉得我们现在重点也是在双模、私家车,以及出租加公交。我们未来会百分之八九十的车会配这个双模。我们现在预估的话,老百姓是朝这个方向(双模车)走,因为它快、省油、省钱。

  曹磊:最乐观的话要多长时间?

  王传福:这个不好说,这个现在说快也很快,这个转折点一旦转过来也很快,说慢也很慢,这个真的不好说。这个东西,新能源这个探索,我们有时候确实是不敢(说),因为它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譬如说像Tesla,做了也差不多十年了吧。

  曹磊:它今年才第一次盈利。

  王传福:新能源车就这样,一旦有了转折点,转折点一过的话,很多东西就是比它想象的还好。我们也是期待我们秦出了以后真的有一个转折点。老百姓觉得这个车确实是又省钱,又快,又好。

  曹磊:对于比亚迪目前的盈利趋势,您觉得会进入一个平稳期还是会有很强劲的震荡?

  王传福:传统车的话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就怕和合资品牌打价格战,会伤及到自主品牌,因此传统车盈利能够保持平稳就很不错。但是我们比亚迪,新能源车这块一旦爆发的话,对公司盈利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看来,我们K9、E6明年的形势是很不错。

  我们也担心电池产能不够,我们现在一直在评估这个电池厂要不要扩的问题。不扩的话,建一个厂也要一年时间左右,不建的话,到时候市场来了,我们又没有产品,建的话又怕市场来得太慢,到时候又是产能过剩,因为我们2011年和2012年电池都是产能过剩。

  我想新能源现在看来比想象的要好。另外的话,我们这个传统产业,IT这个产业现在还是保持了比较好的稳定,我们这些产品,就是比亚迪的这个金属(制品),这些东西做得越来越受业界的(肯定)。

  现在几个全球有名的这些金属手机都是我们做的,我们在业界也是比较领先的。这些业务的话,明年都会帮助我们稳定或提升我们的业绩。“其实我想现在说为时过早,看新能源,国内这些政策,计划怎么样,如果计划好的话,2014年应该表现还是不错的。”

  曹磊:这两年比亚迪起伏其实是蛮大的,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和教训是什么?

  王传福:我想我们对技术的追求的话,我们还是坚持的,我们一直坚持以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这一点的话一直没有改变,过去没有改变,现在也没有改变。而且特别在我们变革的年代,燃油车往电动车,或者燃油车往双模,在电动车的变革中,它的技术越来越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管理方面的话,我们过去犯了一些错,我们现在正在改,现在已经改到位了,这个方面可能我们有一些感触吧。就是我们在B2B的生意和B2C,以前是B2B的生意,现在改成B2C的话,我们确实是学习了很多东西,比如对品牌的塑造,管理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一课。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但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进步了很多。

  那么,公司的长期理念的话,像我们这个坚持新能源,坚持梦想,我们现在都讲中国梦,这个成就、梦想,为社会环境所做的贡献,为人类健康所做的贡献,这个是没有变的,这个东西我们还是会坚持。

王传福语录

  • 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打赢?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你把人仅仅看作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工程师。比亚迪的企业战略,其实从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国人力资源只能走廉价、低端路线这一迷信。
  • 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 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
  • 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回避。
  • “别克那种轿车我们造出来卖11万都有钱赚,美国的工人一小时挣几十美元的,他们的别克车也就卖1.8万美元,那你想,我们的价格空间该有多大?”
  • “中国想成为制造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
  • “作为企业家,我的天职就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带来投资回报,为企业扩张市场份额获取利润。当我发现汽车业这块中国市场潜力最大的蛋糕之时,我冲上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
  • “在市场管理上,我们特别强调信息流,要努力做到单纯,最简单的就是市场和研发在我个人身上合而为一!我不认为管理一个企业很麻烦,只要把研发和销售抓住,企业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
  • 比亚迪有三大梦想:第一个是太阳能,第二个是电池储能,第三个是电动汽车。
  • 我自己的钱已经够用了,能花费多少呢?我们做的事是在革命,100年一次的机会,稍纵即逝。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王传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0.179.178.* 在 2009年11月30日 22:31 发表

我为家乡人感到骄傲。无为人就是牛!!!

回复评论
119.251.52.* 在 2013年8月3日 15:26 发表

很牛的 无为人 给你加油

回复评论
101.81.241.* 在 2017年12月21日 11:49 发表

好吧

回复评论
187****0898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0月3日 18:21 发表

王传福总裁你好

回复评论
M id db18a6f09e1505fb37766dd282952499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12月12日 22:38 · 河南 发表

王传福,安徽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