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施拉姆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香农-施拉姆模式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模式,是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做出的研究改进。美国科学家香农(Shannon)和韦弗(Weaver)为解决机器间信息互换于1949年在他们所著的 《Mathematical Theory ofCommunication》一书中,提出了对传播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传播系统模式,这一模式被学界称为“香农模式”。该模式很好地解释了机器之间的信息互换,为基于计算机和Internet的现代信息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没有考虑“反馈”环节,在解释传播过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诸多信源、信宿的影响因素。
施拉姆在香农传播模式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这就是香农-施拉姆模式,如图1所示。
香农-施拉姆模式包括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噪音和反馈七个元素。信源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从一组可能传播的消息中产生出实际传播的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可能是口头语、书面语言、音乐、图像,还有可能是集各种传播形式为一体的消息。编码就是将消息转变为信号以适合传播渠道使用。信道是信号传播的渠道。译码是将信号转变为消息的过程。信宿是信息的接受者。噪音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反馈是在传播过程中,信宿向信源返回信息的过程。该模式体现了传播活动的信源——信宿之间的互动,认为信源发出信号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范围。信源基于自己的经验领域,把要传递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转变为信号,发送给信宿。信宿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信号后在自己的经验领域内按照相同的规则把得到的信号进行译码,还原为信息。信源的经验领域和信宿的经验领域必须有交叠的部分,传播才能成功;如果信源和信宿的经验领域没有任何交叠的部分,则传播就会失败。当有效的传播过程发生之后,信宿获得了新的信息。这些新信息通过其大脑加工,就会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或经验,从而丰富和扩展了其经验领域,使其原有的经验领域得到扩展。信宿获得的信息越多,其原有的经验领域被扩展的程度就越大,表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信宿获得信息后,把自己获得信息的情况返回给信源。信源得到信宿的反馈信息后,才能确定自己发送的信息是否被完全、正确地接收和理解了,并据此决定是否进一步改进其传播活动。
香农-施拉姆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培训的方式从单一的面授方式扩展到了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方式,同时香农一施拉姆模式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根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仿真培训的特点,对该模式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应用到了钻井施工三维仿真培训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维仿真培训是以软件系统的形式进行无导师教学的一种方式。软件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培训内容开发三维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人员通过计算机使用该培训系统进行学习,获得相关专业知识。
三维仿真培训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决定了香农一施拉姆模式必须经过改进才能应用到三维仿真培训中,发挥其优势,提高培训人员的兴趣,快速的扩大培训人员的经验领域。由于三维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人员与培训内容往往属于不同的专业领域,所以开发的培训系统中往往会存在错误的信息,夹杂在正确信息当中传递给培训人员,由于经验领域的限制,培训人员会作为正确的信息进行接受,为以后进行实际操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利用香农-施拉姆模式进行三维仿真培训时,不仅要考虑噪声对信息传播的信道(计算机、网络等)的干扰,而且还要考虑噪声对培训系统(信源)和培训人员(信宿)的干扰。这种噪声的干扰不仅不能扩展培训人员的经验领域,反而会相对缩减其经验领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对三维仿真培训系统传递的信息不断进行改进,才能逐渐减少噪音对信源和信宿的影响。根据该特点,在信源和信宿的共同经验领域的基础上,提出信宿的经验领域通过信息的反复传播,以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方式进行扩展,最终实现信源与信宿的共同经验领域完全相同。
三维仿真培训的无导师教学特点决定了信宿把信息的掌握情况反馈给信源后,不是由信源选择信息进行重新传播,而是信源把反馈的结果传递给信宿,由信宿根据反馈结果重新选择需要传播的信息,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传播,逐渐扩展信宿的经验领域直至与信源的经验领域完全相同。
- 解红涛,张丽娜.香农-施拉姆模式的改进及应用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