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邵逸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邵逸夫
邵逸夫——大慈善家: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

目录

邵逸夫简介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籍贯浙江宁波镇海,出生于上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其父邵玉轩是上海著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和上海剧院“笑舞台”老板。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亦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本地的收视领先地位。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

  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尤其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

  邵逸夫晚年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人类科技拔尖的人物,支持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科学研究。

  邵逸夫的影视王国(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冠绝亚洲,历年来,培育出华人演艺界的无数颗巨星,以及多位幕后精英,只要有邵逸夫的地方,一定众星拱照,星光熠熠。

  • 据香港无线电视新闻报道,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1月7日清晨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1]

邵逸夫的成功之路

  从颜料世家到影业王国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宁波镇海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一个富商家庭。邵氏世代以商为业。其父邵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注定其一生与电影业的不解之缘。那段时间,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他们历经磨难,备尝艰辛,星马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因上海的局势不稳,“天一影业”决定迁往香港发展,并建立了“天一港厂”。邵逸夫任制片和导演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上映引起轰动,将中国观众带入“有声时代”。

  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1938年,天一影业正式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东南亚,香港、南洋地区相继沦陷,邵氏各兄弟的电影事业大受打击。

  战后,二哥仁棣回港重建业务,并于1948年将“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同时间,邵逸夫与三哥仁枚的新加坡电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轨道。但“父子公司”在港的发展不顺,遭“电懋”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夹击,所以邵逸夫决定接掌香港的电影生意。

打造“东方好莱坞”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玉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太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1994“邵氏”年报显示:物业出租收入达 2.3亿元,而电影放映收入仅2924万元。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惟有邵逸夫一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为其所用,更在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对华语影视圈的贡献享誉全球,被称为“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家族缔造的邵氏电影(SB)主宰亚洲电影市场半个世纪,“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的品牌更在东南亚街知巷闻,旗下影城物业是全亚洲最大的商业电视电影城,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邵氏家族也进军电视业,入股香港无线电视(TVB),四十多年来香港无线电视制作的节目蜚声国际,“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逸夫旗下的邵氏电影(SB)和香港无线电视的电视剧”,经典的影视文化形象誉满全球、脍炙人口,是全球华人的集体回忆。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是世界第一大粤语和华语商营电视台。其经营的免费中文电视频道翡翠台,自1967年11月19日开播以来,一直处于香港电视频道中的收视领导地位,是香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邵逸夫光荣引退

  2011年3月31日,香港电视广播(TVB)创始人邵逸夫将所持的26%控股股权,连同新界清水湾地皮,以86亿港元售给李嘉诚密友、有“壳王”之称的富豪陈国强。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已批准该交易,TVB逾40年的邵逸夫时代正式结束。年逾百岁的“六叔”邵逸夫由于一直未能找到接班人,宣布将出售手中持有的所有TVB股份。这单备受关注的交易终于宣告完成,包括香港富豪陈国强、“台湾首富”王雪红等在内的财团,全数收购邵氏兄弟所持有的1.14亿股,约占26%的TVB股权。同时,邵氏基金已将公司2.59%股权,馈赠给数家教育及慈善机构。馈赠完成后,邵氏基金的持股比率将降至3.64%,TVB副主席、“六婶”方逸华的持股量则为0.26%。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2011年12月7日宣布,现年104岁的邵逸夫将于12月31日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辖行政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由现任副行政主席梁乃鹏接任主席一职,任期两年,邵逸夫妻子方逸华则继续留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邵逸夫则获委任为荣誉主席。

家庭情况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结婚。

  邵逸夫于1937年与年长他5岁的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两人育有二子二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洛杉矶病逝。邵逸夫的现任太太方逸华于1931年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6岁。

  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

邵逸夫——大慈善家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08年,邵逸夫捐助内地事业的资金达32亿元,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逸夫楼“也遍布中国大地校园。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三天之后,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及夫人邵方逸华女士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十分悲痛,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对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的意愿,帮助受灾学校早日重建校园,使灾区学生早日复课。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当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六叔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香港社会称赞,或许数百年后,今日陷于争产的富豪都已湮没无闻,但邵逸夫的慈善事业仍为人所熟悉。

  2002年11月15日,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有人称之为“东方诺贝尔奖”。

邵逸夫语录

  • 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 我做人的态度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细微的部份,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绝对不放松的。
  • 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
  • 我喜欢不停地工作,工作是我的嗜好,我不会过早地就退休。成功之道要努力与苦干,并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运气只是其次。我深深体会到拍电影是很大的挑战,它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这也正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 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 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中,做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 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而这大事就是经商,注定了忙碌。我取名逸夫,就是想闹中求静,安安逸逸度过一生。
  •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应用回民众。
  • 我有两千多员工,我讲感情不讲死了嘛?
  • 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中,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 你知道吗?我厌倦了别人老是问:“阁下是否要挑战好莱坞?”我真的觉得,咱们有自我的一套,跟好莱坞的不一样,但却不比好莱坞差。
  • 我钟爱不停地工作,工作是我的嗜好,我不会过早地就退休。成功之道要发奋与苦干,并要对自我的工作有兴趣,运气只是其次。我深深体会到拍电影是很大的挑战,它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这也正是我发奋工作的动力。
  • 我很勤力,又有运气,相士说我发财是正因我是木型,瘦瘦高高像一枝木。
  • 我做人的态度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绝对不放松的。
  • 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而这大事就是经商,注定了忙碌。我取名逸夫,就是想闹中求静,安安逸逸度过生命。
  • 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 那样艰苦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这天。此刻青年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
  • 我坚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
  • 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3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邵逸夫"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3.91.3.* 在 2009年11月22日 01:30 发表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 这样的商人,拥有财富对他而言仅是一种结果! 心怀感恩

回复评论
122.4.67.* 在 2012年7月2日 09:22 发表

我从逸夫图书馆学到很多东西,对先生的善举,终生难忘!

回复评论
203.218.225.* 在 2012年10月29日 21:48 发表

好佩服邵逸夫,這篇文章也很有用 !!!!! 謝謝

回复评论
111.113.4.* 在 2014年1月7日 13:28 发表

邵逸夫前辈好走!宁夏人民向您致敬1

回复评论
182.96.178.* 在 2014年1月7日 14:17 发表

一路走好!向您致敬

回复评论
118.181.223.* 在 2014年1月7日 15:08 发表

邵爷爷一路走好,您是个伟人!值得我们大家敬佩!愿您在天堂过着开心的日子!

回复评论
118.74.53.* 在 2014年1月7日 15:11 发表

纵观当代,一人逝世,全民动容无拍砖者,唯邵老一人。 六叔,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210.184.171.* 在 2014年1月7日 15:57 发表

长寿老人验证了好人好报啊

回复评论
183.47.226.* 在 2014年1月7日 17:29 发表

邵逸夫真不容易,从光绪三十三年活到了庆丰元年

回复评论
123.166.44.* 在 2014年1月7日 17:35 发表

六叔,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124.167.137.* 在 2014年1月7日 19:21 发表

好人

回复评论
124.167.137.* 在 2014年1月7日 19:24 发表

真正的中国人

回复评论
116.31.156.* 在 2014年1月7日 20:28 发表

好人一生平安。 邵老一路走好。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句话太有穿透力了 值得学习

回复评论
122.225.83.* 在 2014年1月8日 14:04 发表

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218.25.119.* 在 2014年1月8日 14:30 发表

天国的您,走好。

回复评论
58.215.136.* 在 2014年1月8日 22:29 发表

佩服佩服

回复评论
183.7.75.* 在 2014年1月9日 16:36 发表

大善之人

回复评论
121.57.42.* 在 2014年1月10日 10:58 发表

逸夫一直在身边

回复评论
58.214.34.* 在 2014年1月11日 21:22 发表

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123.150.182.* 在 2014年1月14日 09:37 发表

这才是伟人

回复评论
221.224.179.* 在 2014年1月15日 11:41 发表

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正真的大丈夫

回复评论
64.71.89.* 在 2014年2月15日 06:06 发表

好文一篇 老人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刘兵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2月17日 23:10 发表

邵乃大智慧之士也。清朝遗老还是很重历史名声的,他成功的在当代及未来的士大夫阶层中传承了他的历史。超赞。

回复评论
119.49.133.* 在 2014年2月23日 13:25 发表

我的小学本来是个只有三层楼高的建筑,教育设施差,女教师常殴打学生。后来由邵逸夫捐助盖了一栋6层高的新教学楼,把它命名为“逸夫小学”。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谁都想不到,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只允许交钱多的孩子去里面上课,这样把旧学生排除在外,搞出一个“实验班”,只允许那个年代的高富帅进入。我本来就不是那种心志早熟的孩子,年幼时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一直到毕业,我的成绩一直都没有提高上去,而每天还要排队等着那个掐人、打人、踹人的“优秀年轻女教师”(不是满分就会被打,分越低打的越狠。)来帮助我们“提高”成绩。很多年过去了,每次我路过我的小学,总在犹豫要不要进去看一看,结果到最后我也没有再回去。

回复评论
61.15.158.* 在 2014年3月4日 16:50 发表

他是我最尊敬的人!

回复评论
121.14.162.* 在 2014年8月9日 18:36 发表

还记得在逸夫楼。看书。。。。。。。。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211.140.18.* 在 2014年9月14日 21:10 发表

安息,骄傲,学习

回复评论
123.151.42.* 在 2016年2月27日 20:50 发表

邵先生的思想境界的高度没几人达到,大家会永远怀念你。

回复评论
58.63.12.* 在 2016年2月27日 21:27 发表

邵逸夫老先生四川人民永远记得你!

回复评论
222.82.14.* 在 2016年3月20日 16:37 发表

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正真的大丈夫

回复评论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23日 22:34 发表

知道您走得太晚,但凡是有学校都会有您,永远缅怀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