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标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货币政策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这些过渡性指标的预期实现值,一般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一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及工具,作用于有关货币供应量、信贷指标,最后才影响作用于最终目标。
二是在货币政策作用于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及时地监测、控制和修正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
三是选择在短期内易于掌握的金融指标作为过渡性指标,反映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进程。
货币政策标的选择的原则[1]
货币政策标的的选择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适宜的货币政策标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适应性五个原则。
1.可控性。指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表明接受货币政策影响力的速度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动要快;中央银行有相应的机会顺利地实现货币政策标的的预期值。
2.可测性。指货币政策标的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能迅速收集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货币政策标的的准确完整的数据资料,并能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
3.相关性。指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的预期值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度。
4.抗干扰性。指这些指标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
5.适应性。指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要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和当时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实际状况。
货币政策标的的选择[1]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稳定币值之间的较高相关性:基础货币数量变动会直接改变借款主体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致使货币供给总量发生波动,从而影响市场利率、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预期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拉动物价水平上升或抑制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把物价水平稳定在货币政策目标的均衡值域以内。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的发行要受资产负债表上各科目变动的影响,如资产方的中央银行对财政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黄金外汇占款;负债方的中央财政金库存、邮政储蓄存款等项目。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影响对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财政借款,因为财政的先支后收、支大于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发行,但可以预测财政借款的变动趋势。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基础货币是较好的货币政策标的。
2.利率
选择利率作为标的的考虑:经济货币化程度较高国家主要盯住以国库券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国库券是纽约、伦敦等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交易对象。政府对它的买卖可以传导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个代表是再贴现率,它是一种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由于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观察到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结构,而且再贴现率、国库券利率以及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为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测性、可控性。同时,利率为经济运行所决定,也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运行,所以与经济运行的相关性也很好。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不足之处: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货币政策调节外,资本收益率、企业和居民行为预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为市场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所以,人们很难准确判断和区分利率的变动是金融政策的效果,还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观察和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又有很大的背离,这就降低了利率作为观测指标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其他指标来弥补利率的不足。
3.货币供应量
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首先,现代信用社会,社会经济活动可以抽象为实物运动和货币运动两个过程,货币运动与实物运动的不相适应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各层次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第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比较便于操作,所以它具有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
货币供应量指标的问题:(1)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变动方向和量值关系是非线性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稳定、不一致的。(2)不同层次货币的流动性、功能强弱的差别,及其对经济活动总量和结构的不同影响,是各国中央银行最南把握的问题。(3)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变量的短期控制要比长期控制更加困难。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致使政策工具启动到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难以产生预期效应。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只能采取两种措施:一是等待货币供给量改变后产生全部的政策效果;二是采取即期政策的反向调整,大幅度调整准备金率,从而导致同业拆借利率的激烈波动。
4.存款准备金
选择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能够容易地从自身的账目中计算汇总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量,也能够从商业银行的定期报告或特别报告中计算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据。中央银行有权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该指标可控性和可测性很强。
存款准备金为标的的局限:商业银行保有多少超额准备金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行为决策,中央银行对其只有间接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货币乘数很不稳定,难以准确估测。其可控性和相关性不足。
5.股权收益率
选择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 J·托宾等经济学家认为,应当以股权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谓股权收益率是指投资于企业股票所获得的收益率。他们认为,货币供给增加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水平,这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途径。现有投资品的价值与股权资本在证券市场中的价格以及股权收益率的变动密切相关,以股权真实收益率的变动作为一个指标的明显优点,在于它的变动可以随时捕捉和观察。
方法就是将股权资本的市场价格指数与新投资品的价格指数相比较,如果货币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长幅度大于后者,则说明中央银行采取了鼓励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过,由于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本身还存在许多未澄清的问题,而且也只适用于以直接融资为主体且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
我国选择货币政策标的条件的成熟:进入9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标的完成了由贷款限额控制向货币供应量过渡的准备:
一是贷款增加M2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1997年底已经下降到了70%左右,其中受贷款规模控制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占M2增加额的比重下降到了50%~60%。
二是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货币供应量统计与公布的暂行办法,并从当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公布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和流通中的现金M0三个层次货币的统计指标,从1995年开始把M2、M1两个层次的货币指标纳入到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体系,初步成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标的。
三是从1994年起,开始利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逐渐放弃贷款限额管理,1998年起,取消了贷款限额管理制度,把M2、M1正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