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迁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目录 |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
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习者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语文学习不能区分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在数学负数运算时错误使用正数的规则等;学会骑三轮车会对学习骑自行车产生消极影响。这些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作用均属于负迁移。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表现在学习新旧知识,掌握先后方法的相互影响之中。
1、旧知识的干扰
旧知识的干扰是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和不良作用,旧知识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过程中:
1)干扰新知识技能的领会。如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开始不容易领会计算法则,往往产生不去对齐小数点而去对齐末位数的错误。这是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时所掌握的“个位数对齐”知识,在这里干扰了学生对“小数点对齐”这一法则的领会。
2)干扰新知识技能的巩固。旧知识技能的“惯性”,影响了新知识技能的巩固。如学生领会了小数分数互化知识,懂得了混合计算中有些小数可以化分数,有些分数可以化小数,但在巩固练习时,遇到之类的计算,有的学生受乘法分配律消极影响,把它写成了,这样计算就很繁了。
3)干扰新知识技能的应用。
2、先前方法的干扰
先前掌握的方法对后面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阻碍新知识技能的掌握。
3、新知识的干扰
新学习的知识技能反过来也会影响旧知识技能的巩固和应用。这就是所谓“学了后面,糊了前面”。例如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在去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有的学生竟然用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分别相加减。
4、后继方法的干扰
学习者后面掌握的方法,也会干扰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如学生学习了复杂分数应用题,掌握了一定解题方法后,再去解答前面简单分数应用题却出现了错误。
根据不同的表现,可以把负迁移概括为三种类型:
1、顺向负迁移: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如上面列举的表现1和2。
2、逆向负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如上面所说的表现3和4。
3、混向负迁移:即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既有顺向负迁移的存在,又发生了逆向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