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堆悖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谷堆悖论认为:一粒谷子是不能形成谷堆的,再加一粒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只加一粒谷子,而每粒谷子都是不能成为谷堆的,所以,谷子是不能形成谷堆的。
从真实的前提出发,用可以接受的推理,但结论则是明显错误的。它说明定义“堆”缺少明确的边界。它不同于三段论式的多前提推理,在一个前提的连续积累中形成悖论。从没有堆到有堆中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解决它的办法就是引进一个模糊的“类”。
这是连锁悖论中的一个例子,归功于古希腊人Eubulides,后来的怀疑论者不承认它是知识。“Soros”在希腊语里就是“堆”的意思。最初是一个游戏:你可以把1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你可以把2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你可以把3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但是你迟早会承认一个谷堆的存在,你从哪里区分他们?
它的逻辑结构:1粒谷子不是堆,如果1粒谷子不是堆,那么,2粒谷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谷子不是堆,那么,3粒谷子也不是堆;
………
如果99999粒谷子不是堆,那么,100000粒谷子也不是堆;因此,100000粒谷子不是堆。
按照这个结构,无堆与有堆、贫与富、小与大、少与多都曾是古希腊人争论的话题。
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但是量与质没有绝对的分割线。从量变引起质变,我们可以知道一粒谷一粒谷地加上去,我们最终可以得到一堆谷。但是是一堆谷与不是一堆谷之间却没有绝对的分割线。我们可以人为地定义达到100000粒谷为一堆,但我们也可以人为地定义99999粒谷为一堆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定义只是近似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这个,我们可以在是一堆谷和不是一堆谷之间设立一个模糊的界线。比如设处在90000至100000之间的谷可以叫作一堆谷也可以不叫作一堆谷,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两个界线的。所有的这些设定都只是近似地反映了这一事实而已。只是有些设定更精确些,但都是正确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任何正确思想都只是近似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而已。
之所以称作“谷堆悖论”,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下列数学细节:“相等”关系是可传递的,而“相似”关系不是可传递的。从“甲等于乙”和“乙等于丙”可以推出“甲等于丙”;从“甲相似于乙”和“乙相似于丙”则不能推出“甲相似于丙”。
评论(共11条)
没看明白
我觉得可以用这个词条的最后一句话来表明其想表达的:我们的任何正确思想都只是近似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而已
其实这个东西是因语言表达和真实数字(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两个、500个谷粒,还是所谓的“一堆”谷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都可数清楚它的谷粒数量,就好像不论工资高低,都有一个确切的工资数,但是在人类语言中为了简单描述,通常会对此划分模糊的界限,如“工资高”、“工资低”甚至“中等工资”,但是彼此之间的界限却是模糊的,这就是所谓的谷堆悖论,除非人类间的交流能完全机器化快捷精确,比如“工资10000”、“工资100001”、“工资100000000023”。。。 另一方面,人类常用等级划分来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而数量是连续的,但是人类语言划分的等级是模糊的,就算用区间描述,比如3000元以下为低收入人群,应该享受补贴,那领3001元的人怎么办? 其实“程度”一词正好是谷堆悖论的体现。
一粒是数量描述,一堆是数相(像)描述,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粒是堆的次级,一粒等于一堆,一堆谷也等于一堆玉米,但是一粒谷不等于一粒玉米。这是一个忽略语言细微差别的悖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谷堆悖论就是人们对‘堆’这个概念缺少明确的‘量’的定义
赞同
没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