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心理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读者心理学研究读者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虽然不少从事写书、编书、印书和读书的人都很注意读者的心理反应和需要;但读者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百年来,随着心理学的独立和广泛应用,随着图书市场营销活动的需要,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欧美、日本等国的出版社和书店,强调图书的广告宣传作用,书店普遍采取开架售书,注重备货品种的丰富和齐全,严格要求和训练营业员等等,多是依据对读者心理的研究所采取的措施。
有助于做好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应用心理学。
内容
按照现有的研究成果,读者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读者认识、情绪、意志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规律;读者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的差异和类型;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各类图书需要的形成和变化;读者心理现象与图书市场营销的关系。读者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可分为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
读者心理现象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并受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图书的出版、发行与消费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即图书业经济活动。读者是图书的消费者,是这一经济活动的主体。
读者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在图书业的经济活动中,读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读者有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知识结构、经济状况等区别,并受到直接的客观环境,如读者的民族和习俗、阶级和阶层、所处的地理环境、居住和工作条件等等的限制。同时,读者受到社会大环境,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条件和有关的方针政策的影响;还受到出版发行经营活动,例如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品种和价格,发行方式,速度和时间,营业环境,服务态度,满足率,宣传广告等等的影响。
读者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反应,直接关系到出版发行的经营效果。出版发行工作者只有熟悉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读者的需要心理、选择心理、购买心理、阅读心理、评价心理,才能正确地制定出版和销售的策略,刺激需求,促进销售,达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者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1949年以前中国的一些较有成就的出版社和书店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的新华书店,也都能注意针对读者的需要和爱好等心理现象,加强图书宣传,改善服务态度,改进营业场地的布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发行工作者,在50年代就进一步对读者心理现象进行探索,积累了不少研究资料。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国外读者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陆续介绍又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
1981年,新华书店总店编印的业务教材《门市工作》,有专门章节阐述读者心理的现象和特点。
1983年第一届全国出版研究年会上,有多篇研究读者心理的论文进行交流。
此后,出版发行界对这方面的兴趣日益浓厚,发表的文章日渐增多。
1985年3月专门成立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