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表面效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目录

什么是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外行人从表面上看测验是否有效,测验题目与测验目的是否一致。表面效度不是真正的效度指标,但它容易和内容效度搞混。

  表面效度——表面上测评工具似乎能够测量到想要测的内容,看起来是一个好的测评工具。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测验对参与者或者观察者来说似乎是有效的,那么它就具有表面效度。

  例如考察社交的测验,用“我宁愿去和朋友在一起,也不愿意独自一人”、“我喜欢参加社交活动,而不是一个人读书”,这些题目都具有高的效度。而用“我愿意在物理环境好的场所工作”、“我更偏好工资高的工作”这些题目来考察社交,就会有低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用来评估测验价值的众多信息来源来源之一,用来收集有关测验如何进行以及结果将如何适用的信息。

表面效度的特点

  • 表面效度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效度指标。
  • 表面效度影响被试的测验动机。
  • 人格测验要求表面效度不宜过高。表面效度即从题目表面是否容易看出出题人的意向和答案倾向。

表面效度的好处[1]

  表面效度在测验开发中的好处有两个

  (1)有些研究者认为表面效度高的题目更容易让人做出反应,即增加被试者的作答动机;因为他们看到测验是切题的。

  (2)有时,一些研发者会关注区别人格特质间的细微差别,使用表面效度高的工具,似乎是可行的方法。

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的异同

  (1)表面效度是外行对测验作表面上的检查确定的,而内容效度是专家对测验进行详尽的、系统的评价建立的。

  (2)虽然两者都是对测验内容作出的主观判断,但判断的标准不同。前者只考虑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之间的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后者则同时考虑到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和总体内容之间的逻辑的本质的联系。

  (3)表面效度高的题目内容效度不一定高,表面效度低的项目内容效度也不一定低。如,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中有这样的题目:"我的喉咙里总好像有一块东西堵着似的。"表面上看来这种题目似乎与个性无关,但在临床上,回答"是"的人很可能是癔病或神经衰弱患者。

关于表面效度的争议[1]

  (1)测验是否需要让要测量的内容显现出来?有时候我们需要隐藏测验真实的目的。

  例如对于旨在考察人们“撒谎”的量表,把测量目的明确的显示出来是没有好处的,可见上面文章提到的测谎题,很多题目可能一目了然,我们就知道测什么。这种情况下,隐藏测验真实目的,使之看起来并不能够测到想要的东西,这是重要的。

  例如hogan测验有一些题目某种程度上降低为了表面效度,可见下面一道题“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辅助商业”,这道题看起来像是考察对政府的态度如何,但真实目的可能是考察你对政府是否需要辅助商业的态度去推测你对商业的态度,考察你在商业方面的偏好。看起来是什么和实际是什么是两回事。

  (2)测验的测量目的应该对谁是显而易见的?

  是不是被试者?例如我们在看病时候,医生问你最近吃了什么,比平常是不是睡眠更不好?这些问题是否需要病人知道为什么医生要问题这些问题?很显然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测验编制者?如果测验编制者并不了解题目和所测变量间的关系,这是很可笑的情况。引申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只是依据专家表面看起来这个测验到底测什么,就可能是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哈姆雷特了。专家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主观经验,对同一问题那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只是依据专家意见对测验有效无效做出判断并做出进一步决策,可能是武断的。所以实证是更好的办法。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33.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表面效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