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夫曼五层次评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考夫曼五层次评估、考夫曼评估模型
目录 |
就培训评估过程而言,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各种所谓按培训的“层次”进行评估的方法,它们分别是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模型、考夫曼评估、CIRO评估方法,CIPP模型、菲力普斯模型等。其中,以柯克帕特里克所提出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
而考夫曼五层次评估模型,是考夫曼(C·Kaufman)扩展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他认为培训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培训前的各种资源的获取程度,组织环境与培训效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培训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对本组织有益,同样它也会反作用于组织所处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也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益,因而他在模型中加上了第五层次的评价,即评价客户和社会的反应。[1]
柯氏方法提出了从四个层次来评估被培训人经培训后的效果:
- 第一层次: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即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
- 第二层次:学员从培训项目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态度)。
- 第三层次:通过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方式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 第四层次:这些行为的变化,是否对所属组织(单位)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这四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用于重新设计或开发培训项目;第二层次用来衡量学员对原理,事实、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三层次是为了确定从培训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改进;第四层次涉及学员所在单位因培训而得到的改进,即培训的最终效果。[2]
考夫曼认为评价企业培训是否成功,培训前的各种资源收集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应该在模型中加上这一层评估。并且培训所产生的效果不应该仅仅对本组织有益,他最终会作用于组织所处的环境,从而得出培训给组织带来效益的结论。因而,在需要的时候,他又把对社会和客户反应的评估,算作第五层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