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网络消费欺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网络消费欺诈(Network Consumer Fraud)

目录

什么是网络消费欺诈

  网络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网络上实施的,利用虚构的商品服务信息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消费者财物的行为

网络消费欺诈的内容

  网络经营者基于“经济人”偏好绝对了其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各种隐蔽手段隐匿有关信息,转嫁应有自己承担的成本风险,谋取不正当利益。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规律,通常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在网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一些商品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却被消费者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却使次商品在市场上占优势。这种滥竽充数的欺诈行为抑制消费增长,阻碍经济良性发展。网络消费欺诈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成为网络消费的重大障碍。信息不对称是网络消费欺诈产生的基础。网络消费因交易环境、主体、对象、方式的变化,消费者获取真实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加大,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网络消费欺诈现象比传统的交易欺诈更复杂多变。在电子商务领域,经营者利用互联网非面对面、易于操控的特性可以非常容易地申请域名、建立网站、发布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虚假信息。消费者普遍具有企求以便捷方式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心理,希望通过网络的便捷性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消费品,一旦经营者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符合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消费者便会降低警惕性.减少或者失去原有的本就有限的洞察力

网络消费欺诈的表现[1]

  网络消费领域的欺诈贯穿于交易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如下:

  (一)发布虚假信息。这类网络消费欺诈是经营者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商品或服务信息.捏造自身的良好信誉、夸大商品或服务质量并对售后服务做出保证以诱惑消费者。消费者看到信息后信以为真,从网上支付一定钱财给欺诈方,欺诈方者收到货款后却杳无音讯或者提供的商品服务与其描述根本不符,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

  (二)提供虚假身份。网络的虚拟性使经营者通过网络发布的身份往往无从考证,这给经营者随意提供与其真实身份不符的信息提供了便利。经营者可以通过一定手段伪造其身份,使消费者对其身份产生错误理解从而与其进行交易,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手段包括制造虚假信用印章、发布虚假资质证明等。

  (三)单方拒绝履约欺诈。经营者单方拒绝履约欺诈是指经营者在收到消费者支付的款项后拒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拒绝提供售后服务或保障的行为。这与经营者的违约行为不同之处在于,单方拒绝履约欺诈中经营者在最初合同成立时就根本没有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意愿。经营者的这种单方拒绝履约不仅将极大地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将最终导致市场失灵

  (四)利用钓鱼网站进行欺诈。钓鱼网站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网络欺诈行为。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地址以及页面内容发布虚假消息、搜集客户资料,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的行为。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欺诈方式,在当前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网络团购中出现较多。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苏号朋,鞠晔.论网络消费欺诈的法律规制[J].法律适用.2012年1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网络消费欺诈"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