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2个条目

积极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积极率(positivity emotion ratio)

目录

什么是积极率[1]

  积极率是指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它同时考虑了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正、负性作用。

  当个体积极率大于3时认为他是心理成熟的,小于3时认为他是心理失调的,当积极率大于11时,心理成熟状态反而出现瓦解。

  通过将积极率作为指标,对积极和消极情绪进行具体量化的调节,能够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积极率的意义[1]

  积极率的研究能够避免让人类走向一味追求积极情绪的极端,能够避免人类一味盲目地去消除消极情绪。实际上,每种情绪都具有各自进化的适应价值。例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同样具有进化的适应价值。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的认知灵活性,能够更新和扩展个体的认知地图,从而导致新资源的增长,这些资源包括智力资源、人际资源和心理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增加使得个体在面对生存的威胁时得以幸存下来。同时,消极情绪可以指向特定行为(例如逃跑,战斗),从而使人类祖先在面对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繁衍过程中存活下来,同样县有适应的进化价值 (Fredrickson& Losada,2005)。因此,不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只要使各种情绪都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就都能对人类产生益处。

  积极率的提出恰恰强调了这一点。它强调每种情绪对人类产生益处的范围,力求使每种情绪对人类发挥最大益处,从而使个体从心理失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并在迈向心理成熟状态的道路中不断前进。积极率最佳区间的计算使得人们能够对个体处于心理成熟状态还是心理失调状态进行量化判断,从而对个体已有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进行调节,促使个体达到心理成熟的发展水平,促进个体生长。积极率的研究对积极心理学走向更为科学严谨的道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率的相关研究[1]

  积极率是能够区分心理成熟者和心理失调者的。Gottman(1994)和Schwartz 等人(2002)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Gottman (1994)通过对73对夫妇进行研究,发现在持续的、双方都感到满意的婚姻中,夫妻的语言动作中积极率为5.1,而在分崩离析的婚姻中,夫妻的语言动作中积极率为 0.9。Schwartz 等人(2002)追踪了66个正在接受抑郁症治疗的男性并测量了治疗前后的积极率。治疗前,患者的积极率均很低为 0.5。治疗后,抑郁症状呈现最佳级解的患者积极率为 4.3,一般水平缓解的患者积极率为2.3,没有任何缓解的患者积极率为0.7。Lefebvre 和 Schwartz (2014)的研究从理论模型的角度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采用了反思意识的数学模型和选择积极维度的公理,通过对冲动、个体对冲动的信念的概念界定,以及运用这两种概念的逻辑蕴涵,得出公式 P/(1-P),此公式含义为选择积极维度的概率比上选择消极维度的概率。发现对于愉快的个体来说,P/(1-P)>3,对于不愉快个体来说,P/(1-P)<3,对于处于中性状态个体来说,P/(1-P)=3,这与 Fredrickson和Losada(2005)关于积极率能区分心理成熟和心理失调个体的结论是一致的。

  积极率的最佳区间是确实存在的。Shrira等人(2011)的研究结果以及Rego,Sousa,Marques和Cunha(2012)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此观点,表明积极率确实存在临界点。而Fredrickson和Losada(2005)的研究更是直接计算得出了积极率最佳区间的实际范围。Srira等人(2011)研究了压力情境下,积极率和个体适应性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现积极率和适应性功能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积极率增加,个体适应性功能升高,当积极率达到3 左右时,适应性功能开始保持不变甚至缓和下降。他们认为如果在逆境中积极情感过多可能会降低个体分析能力,还可能会导致个体自满,削弱其自我探索和提高的动机。如果消极情感过少或没有,个体将无法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且个人资源难以全面调动起来。Rego,Sousa,Marques 和Cumha(2012)研究发现积极率和创造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积极率过高将对创造力产生不利影响,他们认为在创造力方面检验积极率是卓有成效的,但不应将消极情感单纯视为员工创造力的阻碍。

  积极率的最佳区间是3到11。Fredrickson 和 Losada(2005)对积极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积极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他们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计算出积极率的最佳区间为3到11,即当个体积极率大于3 时认为他是心理成熟的,当积极率小于3 时认为他是心理失调的。积极率和个体心理成熟水平成正比,但当个体积极率大于11且继续增加时,其心理成熟水平不再发生明显增加。心理成熟意味着生活在人类机能 (human functioning)的理想范之内,意味着善良、繁育能力、成长和韧性。善良表现为幸福、满足和优越功能:繁殖表现为扩大的思想行为序列及行为灵活性:成长表现为持续的个人及社会资源增长: 韧性表现为遭遇逆境后的成长和生存。心理失调是指人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障碍,心理失调的个体将他们的人生描述为“空洞的”或者“空虚的”心理失调的状态会带来更多的情绪乐力、社会心理损伤和日常活动限制 (Fredrickson &Losada, 2005) 。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杨梓漪,刘海燕.积极率的研究[J].201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积极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