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教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
社会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十分重要的形式,虽然当前在组织实施中尚有困难,但以增强实际能力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教学已受到高教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教学的特征[1]
社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目的不于在改造世界以取得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成果,而是为了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即通过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和才干、完善品格和修养、提高素质和能力,这一点使其区别于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参与的方式”既区别于课堂教学,又区别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课堂虽然也有少量的演示实验,但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讲授,在社会实践中,教师主导逐渐淡化,学生主动参与上升为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参与”还不是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本初原型,如在生产活动中,大学生既是生产者又是学习者,还不是单纯的生产者;既要完成一定的社会生产的任务,又要完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任务;既要遵守生产规律和规则,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规则。这种“参与性”也突出地体现了大学教学的过渡性。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一般课外活动泛指学生在接受课入学校的教学和工作计划。活动的组织以自发为主,其活动的目标、方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有特定的教育目的,实践活动的内容也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定向选择的内容保障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稳定、有效的发展。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以及科学训练活动各有自己的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目的、任务和效果也有差别。社会实践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效果互补,从而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1]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接受哪些方面的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炼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学工学农,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等。
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1]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包括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编制活动计划,组织活动过程,评估和总结四个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原则是: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组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种关系:出人才与出经济、社会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的关系,学生自主自立和教师指导引导的关系,深入性和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关系。